|
-杜伟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的调整相对滞后,在价格过于刚性的情况下,市场必然会出现阶段性的供需缺口。国内成品油市场就是这样,尤其是市场化程度高的民营油企,很快从前一阶段的“惜卖”过渡到目前的“惜买”状态。国内对成品油价格水平的认识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发达国家大多采取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有的国家的加油站甚至一天内几调价格,消费者也早就适应了这种价格的波动。由于各国税负差异较大,因而最终的零售价格也就相差悬殊,如美国无铅汽油的价格只有英国的60%。具有比较意义的是各国的税前价格,在这一点上发达国家相差无几,而中国的税前价格与发达国家相差巨大,如汽油税前价格,以2007年四季度为例,中国分别只及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和韩国的53.4%、53.1%、52.0%、47.9%和49.2%,显示出中国确实是全球的“价格洼地”。
因为普通消费者看到的是各国含税的终端零售价格,如果一定要进行比较的话,中国的油价除了增值税、消费税等价内税外,还应该包含与车辆或道路有关的其他税费,如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养路费、过路费,此外还有林林总总的路港建设费、车辆通行费、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客货运附加费等等。由于各省标准不一而且缺乏透明性,作者只能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保守估计2007年这些价外的税费在3000亿元以上,除以2007年全国汽、柴油表观消费量,相当于每升增加成本1.5元。价内、价外税费合计占到成品油年平均批发价格的50%左右,与发达国家征收了燃油税等税种后的税负标准相差不大。加上所有税费的中国成品油零售价格已高过美国,但仍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不能仅仅因为高过美国,就认为中国的成品油价格水平很高,因为美国是长期采取低税率的国家,在目前油价水平下,美国的联邦与州税收加在一起,也仅占汽油零售价格的15%左右,柴油更低,只有10%左右。此外,石油是一种价格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商品,以中、美两国民众的购买力来比较相对价格也没有多大意义。
从经济学常识上来说,产品价格越低,则消费就会越多。中国虽然对车辆征收的价外的税费并不少,合计占到零售价格的32%,但这些费用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而且是一次性缴纳的,并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体现在终端价格里,消费者在日常的消费中感觉不到,因而起不到调节需求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费改税(燃油税)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在总费用(税费)一定的情况下,消费多的其平均费用(价格)也低,消费少的则平均价格相对较高,如此既不利于消费者节约,也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从2002年到2007年,汽油零售价最高的德国和日本对石油的需求分别下降了11.8%和5.7%,汽油零售价较低的墨西哥与美国的需求分别增长了10.2%和4.7%,而税前价格最低的中国的需求大幅增长了48.5%。在全球现有的资源情况下,对能源的高消费将难以持续。
中国“节能优先”的战略决策需要相对高的油价来支撑,油品太便宜了消费者很难有动力去节省。如果在国内将价外的税费体现在终端油价里,消费者的实际负担整体上没有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没有减少。与此同时,消费者面对看得到的“高油价”就会减少石油的消费或者想方设法节约使用。
实际上,市场化的价格是对国内供需的最好体现,政府定价无法准确把握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政府的调控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应体现为既要防备过度竞争而影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保证产业的最基本利润和国内供应安全;又要防备个别地区形成垄断高价,继而影响到消费者的利益。政府还可以以税调价。随行就市的油价可以有效地抑制市场投机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市场波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也是必要的,在市场化价格的情况下,国家的税收也会相应增多,而且减少了很多补贴,可以更有能力、更有针对性地对农业、农民等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