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孤注一掷救券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7日 17:04  《国际融资》

  评说美国救市

  美国大搞资本市场,而我们不搞或是小搞,那就是我们的机遇;美国犯错误而我们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也是我们的机遇。希望我们能够不再重复美国的错误

  The last cast: to rescue stock dealders

  孤注一掷救券商

  - 朱伟一

  美国次贷危机成了连续剧,一集接着一集上演,高潮迭起,有时还有悬念。2008年9月20日周六上午10时,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公布了最新救市方案,题为“财政部关于购买抵押相关资产的立法建议”。按照该建议,美国将动用7000亿美元购买券商和其他金融机构手中的次贷产品,同时将美国的负债上限提高到11.3万亿美元。救贝尔斯登的时候,美国政府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政府做担保,但出面收购的是J·P摩根,美国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和救助AIG也仍然是个别行动。但要求7000亿美元拨款,保尔森等人是赤膊上阵了。

  国会不是走过场

  美国是一个三权分立的国家,政府部门要用钱,事先必须得到立法部门的批准。保尔森指使手下用了6个月的时间准备该草案,但只拿出不到3页纸的草案,供美国国会讨论。3页纸的东西当然是含糊其辞。最后国会拿出来的提案长达106页。

  按照保尔森的方案,收购房贷产品如何定价,凡事完全由财政部说了算,没有任何立法机构的监督,也没有任何司法机构的监督。许多国会议员对此非常愤慨,纷纷表示反对。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多得更是上纲上线,说:“看了方案之后,我的结论式是,不仅是我们的经济面临危机,我们的宪法也面临危机。”国会众议院住房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巴尼·弗兰克愤愤不平地说:“关于贝尔斯登和AIG的决定是由布什行政当局做出的,尤其是由财政部长保尔森和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做出的,国会只是得到通知而已。”事不过三,7000亿美元的巨款一事上保尔森还想蒙混过关,但他没有得逞。美国国会议员出来兴师问罪了。

  9月29日,美国众议院就保尔森的救市法案投票表决。法案未被通过,228票反对,205票赞成。一时间市场大乱,道琼指数下跌5%,油价因人们担心经济衰退而迅速下跌,美国政府债券和金价迅速上升。股市蒸发1.2万亿美元。银行同业拆借的隔夜利息高达6%以上。民意也随之转向,更多的人要求国会救市。

  10月1日,参议院投票表决,以74票对25票通过了该法案。美国国会表决通常是先众议院,后参议院。参议员的人数比较少,地位比较高,任期比较长。与众议员相比,参议员更加老谋深算,行事也更加稳重。克林顿在台上的时候生活腐化而且就此做了伪证,众议院决定弹劾,而参议院则以大局为重,表决时放过了他。

  修正后的救市法案中增加了一些新内容:为企业和个人减税,暂时提高联邦政府对银行储蓄的保额。10月3日,众议院以263票对171票的压倒多数通过了法案。布什总统当日便签署法案,慌慌张张,生怕有变。

  救市不等于救股民

  7000亿美元不算少,分摊下来平均每个美国人至少2000美元,远高于中国人的年均收入。但这点钱对美国人来说还是完全可以承受的。7000亿美元只占美国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到2008年9月,伊拉克战争已经打掉了7000亿美元。再者,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经济遭受重大打击,政府请愿多印钞票。但即便是救市场,如何救市,救市到底救谁,仍然是些大问题。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涉及3个主要利益相关者:以券商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拖欠抵押贷款的购房人;以及美国纳税人和所有拥有美元的人。

  救市与救股民不能混为一谈。保尔森等人是救机构而非救股民。保尔森要救市没有错。但他自己应该率先出钱,至少是拿出一部分钱意思意思。2006年保尔森离开高盛到华尔街做官。按规定他售出高盛股票,以避免利害冲突之嫌疑。各种酬金加在一起,保尔森共拿到5亿美元。这里面有很多是黑心钱,是来烹制和兜售次贷产品所得。保尔森之流号召大家共赴国难,但他们自己并不以身作则,他们并没有拿钱表示一下爱心。中外历史显示,那些高喊爱国的人,那些高喊共赴国难的人,大多是要别人赴难,而自己则大发国难财。券商就是这样,至少美国的券商是这样。

  有些学者认为,那些券商倒台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即便是政府救市,也应该是直接买进住房抵押贷库,而不是购入券商在住房抵押贷款烹制的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保尔森的救市方案很坏。坏就坏在纳税人出钱,而华尔街的老大们却一毛不拔,分文不出。资本市场弄潮,券商是赌赢了自己净赚,赌输了他们不赚不赔。这就比较恶劣了。美国一些议员提出要给高管的收入封顶。美国负债的上限可以提高,为什么不可以给券商老大的收入封顶?危机来的时候,许多人都是要割肉的。但券商老大为什么不割肉?他们自己不割肉却要全体国民割肉,这就很不公平,是杀贫济富的勾当。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情况下,资本市场就是杀贫济富。

  保尔森的救灾方式没有章法,也很不公平。要么是保尔森乱了方寸,要么是保尔森心里有鬼,让其他券商送死,腾出手来救高盛——他曾经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雷曼、贝尔斯登和美林的老大有点冤了。基金早点儿问世,他们都可以得救。

  两党利益不一致

  国会众议院第一次投票时,共和党众议员中反对和支持该法案的人分别为133人对65人,而民主党议员众议员中反对和支持该法案的则分别为95人和140人。

  共和党议员中的极右派反对政府大举救市,害怕这是社会主义的前兆。另有一些共和党议员,还要在法案中加入有利于富人的条件,继续消减资本增值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当然,共和党议员也并不是一定要与保尔森过不去。毕竟大家都是共和党的。实在是他们受到的压力也很大。法案讨论期间,美国议员办公室接到无数电话,反对和支持保尔森法案的比例是100比1。

  民主党的众议员和许多专家都提出券商高管收入封顶。还有的建议是,高管报酬发放的时间应该拉长,最好以十年为限,以免高管做手脚,将资产虚增之后先拿高报酬,问题留给后面的人接手。券商极力阻挠这些建议。金融服务全国圆桌会议政府关系事务部副主任就表示,支持保尔森的法案,但坚决反对限制“高管收入的条款”。

  住房欠款业主是民主党想救的人。一些议员提议酌情减少抵押贷款的金额。美国有大批经验多的法官,有能力根据个案的情况减少抵押贷款额。减债需要法官甄别,因为购房者中不少是投机商,并非用于自住,救灾不能救他们。但这个建议布什行政当局表示反对。美国中产阶级的许多人也表示反对。在他们看来,那些购房者不负责任,购下远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住房,失去房屋是咎由自取,纳税人不应该再为其背债。

  民主党参议员提议,设立一家机构,救助金融机构时以资金换股权。但券商及其在政府的代理人死活不肯。政府收购高盛吗?此举肯定非保尔森所愿。保尔森本人就是在高盛成长和发家的。他哪里会愿意自己下令政府收购高盛?

  并无胜算

  如果政府收购次级债产品,定价也是一个问题。如果价格太低,券商不答应,他们的要害问题就是不肯认赌服输,不愿意低价出售次级债产品。如果收购价格过高,那自然是纳税人要多出血。某些业内人认为,需要数年时间,才能知道房贷产品的真正价格,房贷产品有可能是一美元仅值20美分,有可能是一美元仅值60美分。在这个问题上,两党议员都没有好办法。

  虽然救市法案已经通过,但政府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能够开始收购次贷产品。收购业务将主要外包给私营部门,政府只聘用二十多位工作人员。收购次贷产品还有一笔不小的管理费,金额客观。通常业内的资产管理费是被管理资产的金额的1%。华尔街的理财高手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各路游说公司也虎视眈眈,准备出手。当然,还有准备将次级债产品卖个好价钱的各金融机构。

  关心自己比关心他人为重

  美国资本市场现了原形。但作为中国人批评美国的弊端,总是有些忐忑不安。若是真正关爱自己国家,就应该首先批评自己国家的不足。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这种态度不合逻辑,也不太合乎情理。关心自己比关心他人为重才对。不过,我以为批评美国的资本市场有两点现实意义。第一,我国外汇储备中有大量是美元。保尔森稀释美元势必影响我们的利益。所以关心美国资本市场的动向是情理中的事。第二,我们有的同志一直在号召大家把资本市场做大做强,而且还要以美国券商为师。保尔森等人的表演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真是万幸之事。我们喜欢强调要抓住机遇。什么是机遇?美国大搞资本市场,而我们不搞或是小搞,那就是我们的机遇。美国犯错误而我们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就是机遇。希望我们能够不再重复美国的错误。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