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栾璐报道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和蔓延,全球经济下滑趋势明显,全球央行再度联合降息抵御经济下滑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我国央行也继续实施放松货币政策。央行行长周小川10月26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所作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金融宏观调控情况的报告指出,全球经济明显减速,可能会影响中国出口,未来国内通货膨胀形势有可能出现交替和反复。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10月30日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之前公布的三季度经济数据已经显示出了经济增速在放缓、企业投资不活跃的迹象,再度降息是意料之中,目前还不能排除通胀压力抬头,但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还是经济不景气、增长率的下滑,这要求进一步放松信贷。
10月29日晚,中国央行宣布,从10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78%下调至3.6%,下调0.27%;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这是自今年9月15日以来,央行第三次宣布降息。
郭田勇说:“央行的降息决策还是基于国内经济形势走势的一个独立判断。中国本身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没有美国那么大,另外通货膨胀的威胁仍然存在。从降息的幅度来看,要比美国低得多。”
降息的目的在于更加明确地释放保经济增长的信号。虽然中国目前经济增长放缓,但9.9%的增长率仍然是相当高的。央行日前曾发布公告,公开市场操作室将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发行1年期央行票据,再度降息是防止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有效对策。
郭田勇指出,通过下调利率,一方面可有效降低企业用资成本,另一方面保证银行体系有充分的流动性,能够给全社会提供宽松的货币环境,鼓励企业进行生产经营。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执行官林毅夫10月24日晚间表示,雄厚的财政基础有助于中国采取各种货币以及财政手段来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中国只要维持高速增长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虽然通胀问题已经有所缓解,但是我们环保、能源等成本都还在增加,农产品生产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郭田勇表示,目前国际经济不确定的因素正在增加,投资者信心不足,消费和投资都在缩减,一旦投资和消费信心回暖,国际上又会出现新一轮通货膨胀。而中国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物价走势对中国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很大,所以未来通胀很可能再次出现。
郭田勇认为,央行在降息之后,将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利率政策工具还有相当的运用空间。如果出现经济进一步下滑,仅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可能还会有相关的财政政策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