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看待PPI涨幅达到10%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2日 05:55  金融时报

  在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而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目的就是要逐步理顺价格关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能源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保障。

  国家统计局8月11日发布的月度形势报告显示,7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10.0%。这是自2007年10月份开始,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持续提高以来,指数首次从3.2%持续攀升到今年7月份的10%,涨幅达到了两位数,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涨幅。

  对于这一轮PPI的冲高,市场人士从不同角度做了比较权威的解读。经济学家王小广指出,7月份PPI高涨,主要驱动力来自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原油、钢铁等资源和原材料价格高涨,带动国内相关产品出厂价格高企,是此轮PPI上涨的主要原因。

  经济学家张立群认为,随着经济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资源性产品方面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不断提高。目前我国原油进口已占到原油消费量的50%左右,铁矿石进口已占到其消费量的50%以上。到今年6月份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同比上涨85.8%,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同比上涨60%以上,必然对PPI产生明显影响。截至7月份,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5.1%,黑色金属矿采选产品价格同比上涨38.7%。

  同时,从今年6月20日起,我国对成品油和工业用电价格的调整,也对PPI有一定影响。

  从理论上看,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正常情况下,生产领域价格变化会以成本推动的形式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变化,从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化。那么,原材料价格的持续攀升会不会加大我国通胀压力?

  对此,张立群认为,与此前PPI涨幅提高有所不同的是,此次并非是总需求过快扩张引起了全面的供不应求,以及结构性的供求缺口催化,而是因为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推动、大宗商品需求增长较快和成品油及工业用电价格调整,根本原因是资源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专家徐连仲认为,PPI不断攀升从长远来看对CPI会有影响,但短期内传导到CPI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目前传导通道不太畅通:一方面国家对成品油、电力等价格实行管制;另一方面从目前居民收入、消费热情等方面看,也制约着PPI向CPI的传导。

  还有专家表示,成本上升是商品价格上涨的重要动因。但是能否实现,则取决于市场上商品的供求关系。在短缺经济条件下,成本上升直接导致商品涨价,这已为我国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高通货膨胀时期的历史所证实;在商品供大于求格局的情况下,成本上升对商品涨价的推动则缺乏必要的市场环境。根据商务部的调查,目前,我国600种主要商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占26.8%,供过于求的占73.2%。在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往往采取压缩利润空间的办法保住市场份额。因此,在PPI向CPI传导过程中,其时效性或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受供求关系的影响。

  但有专家也同时指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经济增长对能源和原油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一是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增加。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9.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87,比1991年提高了58.2%。二是原油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高。2006年原油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占20.4%,比1991年高3.3个百分点。三是原油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自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原油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45%。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和物价的影响明显加大。

  因此,未来中国石油供需缺口持续扩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将是不争的事实,对中国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将日益凸显。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中国现有的能源价格机制可以发现,能源价格扭曲导致了能源的低效和“过度”利用,已经给中国的能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峻挑战,能源价格改革迫在眉睫。

  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要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在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的情况下,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逐步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而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目的就是要逐步理顺价格关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能源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保障。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不支持 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