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基本思路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11:31 光明网-光明日报
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基本思路 ——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建立面向民生的公共财政支持体制。公共财政要求依法纳税,也要求依法用税、透明用税和监督用税。公共财政目标的实现,既要靠制度建设,还要靠新型财政精神的支撑,这种精神的精髓就是“宪政”理念。为保证公共服务供给长期、可持续实现,就必须建立面向民生的公共财政支持体制。要以社会需要为基准,明确财政在公共服务投入的主导作用,突出政府为社会公众直接提供包括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公共安全、就业、社会保障等与民生直接有关的公共服务职能。 ——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财力基础。强大的财力是增进民生的坚实物质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财政收入增长才有保障。在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下,必须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大财政蛋糕。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用经济杠杆等间接手段来管理和调控经济,综合运用国债、税收、财政贴息等多种政策手段,积极为做大蛋糕的主体——企业创造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从而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此外,要找准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培育新的财源。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当前应顺应经济结构的变化,大力发展高技术支撑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把它们培育成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产业。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升民生支出比重。在建设公共财政的进程中,财政政策依然要支持经济发展,但介入的力度要逐步减弱,支持的方式方法要与时俱进。随着民间资本的壮大和自主增长机制的逐步巩固,财政资金直接用于经济建设的比重要逐渐降低,要限制在市场失灵和关系国民经济重大发展战略与布局的领域。当然,这一体制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提高民生支出比重只能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全覆盖和大致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是覆盖全体公民、满足公民对公共资源最低需求的公共服务,其属性在于它的公共性、普惠性和社会公平性。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实现手段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加强和完善政府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控,以解决民生之“源”。市场经济越发展,政府对居民收入分配调控的意义就越重要。理想的分配应是各种要素有一个公平竞争的起点,在分配过程中按照市场贡献原则进行,而政府侧重于再分配,即对分配结果进行再调控。慈善组织等非政府机构还可发挥对收入分配第三次调节作用。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