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2007中国经济研究热点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10:44 人民网-人民日报

  黄泰岩

  前不久,由教育部长江学者资助计划和北京市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的“中国经济研究热点”课题组,根据2000年至2006年经济学期刊影响因子的平均值排名,选择19本统计样本期刊,对2007年样本期刊发表的全部学术论文(共2746篇)按专题进行分类统计,得出了2007年中国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排在前10位的问题分别是:资本市场、经济增长与发展、“三农”、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公共经济、货币政策、区域经济发展、自主创新、商业银行;排在第十一至二十位的问题分别是:经济学基本理论、就业、政府规制、收入分配与收入差距、外商直接投资、财政体制、企业成长、企业理论、人力资本、人民币汇率。

  经济研究热点的新变化

  2007年的中国经济研究热点,相对于2003年至2006年的研究热点,出现了以下突出的新变化:

  经济增长与发展首次超过“三农”,跃居第二位。在此前4年中,经济增长与发展都排在资本市场和“三农”之后,位居第三位或第四位。2007年的这一变化意味着:一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治国理念在经济理论研究中得到了更充分的贯彻。二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三是改革为发展服务得到进一步明确,中国经济学从“改革经济学”转向“发展经济学”。发展问题研究的勃兴意味着我国的发展经验正为发展经济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和元素。四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重大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因而对发展理念和发展政策进行科学研究和缜密分析、设计成为国家的需要与学者的责任。

  对外贸易与贸易政策首次进入前5位。2003年它没有进入前20位,2004年至2006年分别位于第十五、八、九位,2007年上升到第五位,是10大热点中升幅最高的。这一热点近几年被持续高度关注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定方式。我国经济发展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积累倾斜,大规模的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在国内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只能依赖大规模出口带动。因而,对外贸易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但大规模出口的可持续性目前却遇到了贸易摩擦的困扰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这使得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更加迫切。二是流动性过剩。2007年我国出现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从而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冲击。流动性过剩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外贸快速增长导致的国内外经济失衡是一个重要原因。

  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从2006年的第三十八位迅速上升到第十一位,显示了经济学界对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空前重视。对经济学基本理论的重新关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30年来我国改革发展成功经验的积累,使我国学者有能力运用我国的改革发展经验,推进经济学基本理论创新。具体表现在:一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中国化,深化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巩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地位。二是重新审视西方经济学,甚至改造西方经济学。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与西方的发展实践和背景、条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许多问题西方经济学无法解释,或只能部分解释,这就需要根据中国的实际对西方经济学作出中国化的分析和改造。三是发展新的理论和概念,从而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新体系。我国30年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孕育着新的理论与规律,揭示这些理论和规律是我国经济学者的难得机遇和历史使命。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