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正确评估外需下降对经济的影响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04日 03:13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正确评估出口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蕴涵。

  首先,宏观调控部门应该将出口下降的因素考虑在内,但不应夸大国内通胀的严峻形势。按已有的信息判断,中国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2008年至多比2007年下降一半,但此前的分析表明,这也只是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从11.5%的过热区间下降到10%的较为合理的区间。这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软着陆”。从这个角度说,美国经济的放缓将帮助中国经济适度降温,而不会把中国经济拖入衰退。中美经济虽远未达到“脱钩”,但中国经济更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无疑植根于内部,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膨胀很大程度上自成体系。鉴于今年主要基本面拐点难现,中国宏观调控的压力也不会因美国经济的放缓而自动缓解。

  其次,应正确对待国内外对中国过度依赖出口的批评。中国顺差在规模上的确很大,但简单的指标可能并不是一个有说服力的度量。从贡献率上看,实际上,2007年净出口贡献率占到了美国经济增长的30%,远远超过中国净出口的20%贡献率。这一点显示,中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大于美国内需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意味着针对中国高顺差的批评其实言过其实。

  再次,对中国而言,重要的是调整内需本身的结构,而不是内外需之间的结构。所谓中国内需不足的观点是模糊的,并可能会转移国内结构改革和宏观调控的着力点。中国的调整不在于要降低出口,增加内需,而在于应增加消费的比重。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来自内需中的投资部分。投资和消费同是内需,但应该将两者区分开来。在增加居民收入和刺激消费的同时,应该注意同时控制投资的增长,否则,通胀局面将难以收拾。也就是说,中国的宏观调控从根本上说,应该是需求转换型的,而不是需求增加型的。

  最后,正确评估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是要贬低出口部门和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意义。有学者注意到,FDI实际上缓解了中国金融部门改革的滞后,为中国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本积累。另外,外贸部门带动了中国的技术更新换代和人力资本积累。这些方面,都不是仅仅能从GDP贡献上可以看出的。

  总之,就中国宏观形势而言,美国经济的放缓并不会带出中国经济增长的拐点,相反可能会在整体上帮助经济合理降温;相关政策部门应合理考量出口下降对增长的影响,宏观调控不应过早松懈。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