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首席评论:看不懂的财政预算如何审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2日 18:34 金羊网-羊城晚报

  □韩江子

  再看看美国,各级预算材料很多,有简本,有政策解释本,有大本,在政府书店都可以买到:几个美元是简本,一二十美元是大本,州地方预算没有国防问题就更放得开。反观国内的预算报告,如果不是存心让人看不懂,那定是在“亲民”和“公开”方面做得太欠缺了

  广东省“两会”中,广州团第二小组近日审议财政预算报告,但是厚厚的报告、专业的表述、复杂的图标、纷繁的数据,让多数非财经专业出身的代表如坠云雾。有代表称自己“可能能力差了点”,“没读懂”,“看懂的请举手?”全场代表笑成一片。就连经济学出身的广州市社科院副院长刘江华代表也笑称:没看懂报告。

  代表看不懂预算,却为了履行职责,举手表示同意,这手举得也太“顺理成章”了。可是,如果为了表示负责之意,这叠厚厚的专业报告又让他头都大起来。真是左右两难!

  代表看不懂预算的抱怨,是累积多年的老问题。在每年各级两会期间总要“集体发作”。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曾以自己的经历说明这一怪象。他说,每年全国人代会开会期间,财政部要组织司局级以上干部到各个分会场担任解说员,如果代表对提出预算工作报告有任何疑问,解说员要回应,并与有关部门沟通,但有一个要领是,解说员没有主动发言的权利,不问不能说,在这个前提下,贾康当过几年解说员,却没有得到一次发言的机会,因为没有代表对预算报告提出问题。这种情形,真如媒体调侃般的标题:“看懂的请举手?没有!同意的请举手?全部!”如此代表,连自己都无法代表,何以代表人民、了解并监督预算的报告和执行?而这样的预算报告,到底做给谁看?“阳光财政”呼唤多时,如此审议,哪来“阳光”呢?

  比起发达地区和国家,我国的预算还是粗线条的。除去一些代表能力问题外,财政预算报告难道非得弄得深奥难懂搞得代表一头雾水么?我看不一定。看看咱们邻居香港,每年财政预算报告“出炉”之前,“财爷”会通过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形式提前一个月预先宣传,与市民面对面进行沟通。预算案公布时,市民可以在香港政府设立的专题网站查阅整份预算案的详细内容;预算案公布后,财政司主要官员会亲自做客电视台和电台,与广大市民沟通。一份涉及上千亿港元的预算案,寻常百姓了解起来也不一定觉得费力。公共媒介,更不遗余力地有广泛的空间,对某些敏感部份的预算,反复质询评说。

  再看看美国,各级预算材料很多,有简本,有政策解释本,有大本,在政府书店都可以买到:几个美元是简本,一二十美元是大本,州地方预算没有国防问题就更放得开。反观国内的预算报告,如果不是存心让人看不懂,那定是在“亲民”和“公开”方面做得太欠缺了。

  预算并非仅仅是金钱的问题,它是政府施政哲学的最核心反映,“政府应该怎么做”的另一种表述就是“政府的预算应该怎么做”。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财政注重收入增长而疏于支出管理,虽说有预算报告却少人能够读懂。如此一来,约束无从变硬,监督迹近形式,浪费公帑总能找到借口,政府是否廉洁及行政成本是否廉价,似乎已经与预算关系不大了。

  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科首席教授李炜光先生曾说:1911年武昌革命前夕,由清政府自己建立的资政院曾迫使清政府将当年的财政预算核减7790万两白银。而纽约市仅仅是此前的1908年才刚刚建立起世界第一份对政府开支进行详细审查的现代预算。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竟是如此了不起。今天的中国人,无论代表还是普通民众,难道不应该超越那个时代吗?而清楚明白地将政府准备如何花钱告诉代表,无疑是我们预算改革的重要一步,也是民主政治重要而切实的一步。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