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金提高2008通胀预测至5-5.5%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18:21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讯 记者杜艳 1月14日,中金公司研究团队最新发布的宏观经济预测报告,将2008年的通胀预测由之前的4-4.5%上调到5-5.5%,平均上调了一个百分点。

  这份报告的主要撰稿人,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此次上调主要是基于如下原因:翘尾因素的上升、国际油价再创新高位、中国农业生产成本的加速上升、猪肉价格继续攀高、及新劳动合同法可能带来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加速提高等。

  在此预期下,根据商务部的农产品价格指数,中金估计2007年12月份的CPI可能为6.1-6.5%,主要的因素来源于食品价格的上涨。

  在这份新出炉的研究报告中,中金认为,导致这轮通胀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结构性的食品上涨引起,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涨导致的输入型通胀、粮食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和消费升级带来的食品价格上涨、中国货币增速多年高企等。哈继铭认为,前瞻地看,在新劳动合同法下劳动力成本的“政策性”增长,固然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缩小贫福差距,但亦有可能带来额外的通胀压力。“与其升值不如加薪”的思维可能过早透支中国的人口红利,使中国步入“加薪-通胀-再加薪-再通胀”的循环。

  中金认为,应对目前的通胀压力,我们认为政府短期当以货币紧缩、人民币升值、粮食补贴为主。人民币升值缓解输入型通胀,粮食消费和生产环节的补贴将短期内有效抑制粮价;数量型的货币紧缩(提高准备金率、加大对冲力度、迫不得已的信贷控制)降低货币增速,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而加息空间则日益受宽松的国际货币环境制约。长期来看,中金认为,政府应当尽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以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有效性;推出物业税并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以有效遏制土地价格上涨;继续补贴粮食生产环节。他们认为,未来美元见底回升,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回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将有所减缓。

  对于政府最近公布的对能源和公共事业价格管制政策,哈继铭认为主要目的是防止春节前物价大涨,属于权宜之策。这一政策可能伴随对某些能源生产企业财政补贴的增加。如若不然,能源短缺难以避免。在此状况下,中金维持资源、能源价格的上调推迟至奥运之后的判断。中金认为,政府可能加大粮食补贴,补油不如补粮,前者济富,后者济贫。而价格管制可能使通胀数据低于预测,但即便如此,中金认为价格管制不会改变人们的通胀预期(短缺是更为严重的通胀),实质负利率现象将依然存在。

  鉴于外部经济进一步迈入颓势,以及中国自身政策给经济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中金将08年中国GDP增速预期由原先的11%下调至10.5-11%。由于最新的各项数据显示美国经济进一步走弱,进入衰退的迹象愈加明显,中金将08年出口增速预期从11.8%下调至10%(以人民币计算);而鉴于最近出台的价格管制政策和新劳动法分别对于能源供应和就业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中金将国内消费增长的预期由13.4%下调至13%。哈继铭认为,以上因素使得经济增长下降至10.5-11%之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