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民币升值10%意味着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4日 21:11 中国财经报

  自汇改以来,人民币一直呈现升值态势。进入2008年后,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1月初连续4个交易日突破7.30、7.29、7.28和7.27四个关口,多数机构预计全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在10%左右,对于生产资料行业而言——

  人民币升值10%意味着什么?

  陈克新

  多数机构预计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在10%左右,即达到1美元大约兑换6.5元人民币的水平。这对于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发展,尤其是生产资料行业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或者说有哪些重大影响呢?

  生产资料行业所得收益增加

  首先,降低了原材料的进口成本。中国是一个人均资源量较少的国家,很多原材料依赖进口。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展,对于矿石、原油、橡胶等初级产品产生了旺盛的消费需求,相继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和进口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1—11月份累计,全国6种重要初级产品的进口总量为5120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5.8%;进口额达到11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5%;其中铁矿石进口金额增长55.7%,铜矿石进口金额增长47.7%。人民币升值以后,上述原材料的进口成本相应下降。2007年中国进口铁矿石、原油、天然橡胶等重要初级产品金额约为1300亿美元(预计),按照2007年末7.3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汇率换算,购买上述商品需要支付人民币9490亿元。如果届时人民币升值10%,达到6.5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的水平,则只需要支付人民币8450亿元,中国生产资料行业可以因此节省费用1050亿元人民币,其中铁矿石费用可以节省257亿元人民币,原油费用可以节省572亿元人民币。考虑到大宗商品国际船运费用的减少,中国生产资料行业从中获取的好处还会更大。

  其次,加工制成品出口可以卖更多的钱。将大量进口的初级产品加工成为投资品出口,是现阶段中国生产资料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特征。人民币升值,等同于提高了中国钢材、铜材、铝材、成品油、轮胎、机械设备等投资品的出口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同样数量的投资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卖得贵一些。据粗略测算,2007年中国出口钢材、铜材、铝材、成品油、轮胎5项投资品金额约为670亿美元,按照1美元兑换7.3元人民币计算,折合人民币4891亿元。同样假设人民币升值到1美元兑换6.5元人民币计算,那么489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品出口,在人民币升值10%后,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752亿美元,从而多获得82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换算为人民币(按照1:6.5汇率)大约533亿元。

  进口成本和出口收益的此减彼增,中国生产资料行业便可以因为人民币的升值,通过进出口贸易提高生产加工利润水平。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测算,人民币升值10%以后,2007年全国钢材、铜材、铝材、成品油、轮胎5项投资品加工企业可以因此增加效益2378亿元人民币。其中钢铁工业可以因此增加效益924亿人民币,炼油行业可以增加效益1035亿人民币。

  输入性通货膨胀获极大抑制

  主要受到成本推动的影响,2007年全国物价(CPI)上涨幅度超过4%,达到了近些年来的最高涨幅。预计2008年商品价格涨声依旧,全年价格涨幅在4%左右。

  引发今明两年国内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强劲上涨。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重要原材料的进口单价普遍比上年上涨10%以上,高的如铁矿石涨幅达到32%。由于需求刚性、美元继续贬值和投机基金推波助澜,2008年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将进一步大幅上涨。预计原油全年平均价格超过80美元/桶,并有可能见到110美元/桶的高点;铁矿石价格增幅不会低于20%。其他如橡胶、废金属、煤炭、粮食、棉花等价格也会继续扬升。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对国内物价形势造成了很大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10%左右的升值幅度,可以相应降低上述原材料的进口成本,抑制输入性通货膨胀,从而大大缓解国内物价,尤其是食品价格的成本推力,有利于防止全面性通货膨胀的出现。有关机构测算过,如果人民币升值10%,则进口石油、大豆和猪肉等产品的价格会迅速下降10%左右。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最新的研究报告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每升值10%,则中国CPI(消费价格指数)涨幅短期将下降0.8个百分点,长期将下降3.2个百分点。

  过热的加工制造业获得降温

  近些年来,由于旺盛需求和低廉价格,以及全球产业调整和转移的共同作用,中国一些生产资料行业,如钢铁冶炼、有色金属加工、橡胶制品等,出现了过热局面,其产能急剧膨胀,相继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在增多贸易顺差的同时,也因此成为“世界烟囱”,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人民币10%左右的升值,势必增大相关产品的出口成本,导致其出口水平的一定程度回落,降温其产能扩展势头。比如,2007年全国出口钢材和钢坯6908万吨,折算粗钢约为7500万吨,占到同期国内产量的14.7%。如果全年粗钢出口量能够减少4000万吨,将影响国内粗钢产量增幅回落6个百分点。

  在出口型加工制造业获得“冷却”的同时,适应人民币升值后的形势变化,中国生产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生产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成本,其结果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国内需求和中国需求增长更快

  人民币升值以后,中国货币更“值钱”了,同等数量的货币单位的购买力相应提高。在刺激进口,吸引更多境外资源的同时,抑制了出口。其结果不仅有助于减缓现阶段贸易顺差的过快增长,还能够将更多资源留在国内,提高国民的整体购买能力。这就为国内需求或中国需求的更快增长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货币基础。受其影响,中国消费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中国需求不仅表现为在国际市场上的商品购买能力,还表现为对境外投资能力。如收购企业、开发矿产资源、农林产品种植等。人民币升值以后,中国企业的国外投资能力明显增强。使得境外并购更加有利可图,资产收购随之增加。

  当然,人民币持续升值,对于不同行业影响不同,有些行业的负面作用会更大一些,但从中国经济的整体利益格局来看,尤其是对于生产资料行业来说,确实是利大于弊。

  有人担心出口价格因为人民币升值提高以后,将导致中国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消失。这种忧虑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人民币升值确实提高了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对于出口也确实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我们还须看到,现阶段中国产品的竞争优势是多方面因素组成的,人民币升值虽然提高了出口成本,但不会完全抵消其他方面的竞争优势,如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较为发达的基础设施、强大的配套能力等。据有关资料,2006年中国产业工人每小时工资只有0.77美元,而美国产业工人每小时工资为20美元,彼此相差26倍,这可不是人民币简单升值10%或者升值20%可以拉平的。因此,只要我们坚持人民币升值的小幅、渐进、自主和可控原则,将其升值速度和幅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一次性的大幅升值,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地位将继续存在,更不会导致中国外贸出口的巨大灾难。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