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经济学家们认为挑战:外部大于内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20:14 中国财经报

  2007年就要过去,面对我国经济存在的一系列焦点问题以及明年的发展趋势,经济学家们认为—— 挑战:外部大于内部

  吴南雁

  ▲要促进节能减排的真正落实,必须建立一整套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激励政策体系;

  ▲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将加大,虽然欧元区及其他国家央行已多次注资救市,但效果要到明年三季度才能显现;

  ▲必须从实际出发制订汇率战略,同时加大对外汇流入和投机性金融的监控。

  不降能耗很危险

  “2007年我国能耗总量已经超过了26亿吨标准煤,后3年日子怎么过?”12月22日,中国宏观学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房维中在“2007·21世纪中国经济年会”上指出,如今的当务之急是2008年到2010年的3年,年总能耗增长率必须严格控制在4%以内,单位GDP能耗控制在5%至6%以内。“如果不加以控制,任能源消耗,这种高速增长的GDP超过8%就很危险。”房维中说。

  根据有关规划,国家每年总能耗增长必须控制在4%之内,2010年当年能耗总量应不超过30亿吨标准煤。而据了解,我国经济正面临能耗问题的严峻考验,近两年来总能耗一再超标,2006年、2007年总能耗年增长分别达9.1%、8%。专家认为,不少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是导致能耗高的源头所在。“目前,各地政府GDP‘挂帅’危害不浅,我国GDP增长超过10%,多数是以牺牲能源与环境为代价的。如果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喝不到干净的水、吃不到安全的食品,这种小康我们要它干什么?!”房维中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志表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之一,其生产行为将直接影响到经济运行的方式。节能减排必须依靠企业的参与,需要政府设计经济激励机制,而单纯依靠关停并转一些污染大的企业是达不到这样治本的效果的。因此要促进节能减排的真正落实,必须建立一整套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激励政策体系,如开征环境税、发放环境补贴、建立排污权市场、设立环保信贷及生态基金等等。同时必须在开发新能源上下功夫,特别是加强风能、太阳能、小水电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经济面临压力

  不少经济专家认为,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大背景下,明年中国宏观经济“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外部挑战大于内部挑战”,尤其是次贷危机对中国的间接影响不容忽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将由今年的5.2%下降到4.8%,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由2.5%降至2.2%,亚洲新兴市场增长率将由8.1%降至7.4%。

  专家普遍认为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将加大。而导致这一结果的产生,是美国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总规模达1.4万亿美元的次级贷已造成的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欧元区及其他国家央行已多次注资救市,效果要到明年三季度才能显现。

  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认为,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美国消费能力下降,对我国出口十分不利。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7%,美国消费减弱可能导致中国生产过剩。二是美元继续贬值,对我国物价产生新的压力,国际游资加快进入中国。三是美国经济趋缓,使得中国面临的贸易保护和汇率压力更大。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近期召开的中国经济展望论坛上也指出,国内物价上涨一定程度上也是国外向国内转移的结果,国际的粮食价格上涨,由于玉米加工成燃料引起玉米价格的上涨,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上涨带动能源价格上涨,都对国内有一定的传导作用。但是这种传导都是能源价格、资源价格的适度提高,有利于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有利于实现十一五计划提出的节能降耗减排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能源资源价格的适度上升是推动结构调整的需要,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带有一定的合理性。

  抑制高通胀风险

  而针对明年中国经济将面临较高的通胀率问题,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认为,有关部门应更大胆地利用利率调整手段,抑制通胀风险。“目前,中国货币政策已由稳健改为从紧,这是很及时的。”林毅夫说,之所以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因为2003年延续至今的“高增长、低通胀”形势已发生变化。前几年我国出现的产能过剩已被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的高增长逐渐消除,通货膨胀随之正在抬头。

  郑新立表示,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的方针,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个别商品价格上涨的问题,所以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由于我们国家商品短缺供给不足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供给和需求之间已经形成由市场调节弹性很大的关系。一旦哪种商品价格高,供给能力很快就上来了,由于供给的增加价格自然下来,对于出现严重通货膨胀的过于担心是不必要的。

  而在宏观调控手段选择上,林毅夫的观点是,与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相比,提高利率更为有效。因为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在挤压贷款中也可能挤压中小企业贷款,不利于解决就业、收入分配、启动内需。与此相比,提高利率则更有利,可以减少投资、减少资产泡沫,逐步让储蓄利率为正,否则就等于政府直接把资金赶到股市、房市。

  不过,由于受次贷危机影响,美联储已持续出台减息政策,而今年以来中国央行连续6次加息,不少人士为此担心,货币利差会吸引更多热钱进场,助推中国资本市场的泡沫。对此,林毅夫认为不必过于担忧。林毅夫称,由于中国资本账户没有开放,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外来投机者的交易费用很高,中美利差不足以吸引热钱。同时,提高利率本身对资产泡沫有抑制作用。对于颇受关注的汇率问题,林毅夫认为,只要人民币继续执行主动、可控、渐进的汇率调整办法,每年根据美元的强弱将调整范围控制在3%至5%之间浮动,即属于正常状态。

  关于这一点,郑新立指出,汇率是一个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产品国际交换能力的体现,不是国内购买力的体现。随着一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必然出现一个本国货币升值的长期趋势,这是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必然反映。但是以我国目前的出口能力要做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现在的出口57%是加工贸易,不是中国自己的企业有本事出口很多,一多半是外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利用我们廉价的劳动力形成的出口能力,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里面80%以上都是外资企业实现的,我们的出口有很大的脆弱性。一旦劳动力成本提高,人民币升值,在中国搞加工不合算了,外资就要转移走,转移走,出口就会下来一大块。

  其次,国内的出口企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在轻纺工业。对于汇率最敏感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知识密集型产业弹性比较大,汇率高一点,由于技术成本、知识成本比重比较高,对汇率适应能力比较强。在中国自己的出口能力没有完全摆脱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情况下,在中国还处在从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品转移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大幅度升值必然带来出口竞争力的下降,我们自己的自行出口部分也可能会下降。我国必须从实际出发制订我们的汇率战略。同时要加大对外汇流入的监控,对投机性金融进行监控,要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好的条件。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