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汇率政策以邻为壑真要重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9日 00:06 第一财经日报

  向松祚

  人为强制要求他国货币升值,正是“以邻为壑”汇率政策。历史上,这种货币政策曾经带给全球经济巨大灾难,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主要导火索。布雷顿森林体系正是吸收上世纪30年代“以邻为壑”痛苦教训之结果

  全球货币汇率体系正处于一个非常微妙、非常危险的时期,假若处置不当,“以邻为壑”的汇率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将迅速弥漫世界,各国有可能竞相出台各种经济措施,相互掣肘和制裁,全球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之前景将异常暗淡。

  全球汇率 乱象丛生

  让我们看看最近几周围绕汇率政策所发生的全球性事件:其一,前不久结束的西方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G7会议)发表史无前例、措辞严厉之声明,对中国汇率政策再次施压:“鉴于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顺差和国内通货膨胀,中国应该让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加速升值。”与此前不同,此次压力主要来源于欧洲尤其是法国。

  其二,10月世界银行和IMF年会举行前夕,IMF发表《全球经济展望》,建议中国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向上变动的灵活性,采取措施改革汇率体制和刺激消费,说“这不仅有助于中国重新实现需求平衡,并且让全球失衡得到有序调整”。当然,也就在半年前,IMF执董会就通过了《对成员政策双边监督的决定》。核心条款是:IMF无须证明一国是否故意,只要其政策造成了“基本汇率失衡”或“经常账户长期、大规模赤字或盈余之后果”,IMF就可以认定该国操纵汇率,目标显然是针对中国。

  其三,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特意选择世界银行和IMF年会之前一天,召开“中国汇率政策研讨会”,利用学者言论和媒体舆论对中国施压的味道极其浓厚。中国

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研讨会上表示:“中国这么大的经济实体,如果
汇率改革
不平稳,对自身和世界经济都有害。”

  其四,深受次级债危机困扰的美国金融市场,持续减息呼声甚嚣尘上,人们普遍预测美联储货币政策将进入新一轮减息周期,反观中国,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预期迫使央行早已进入持续加息周期,一减一加,进一步强化人民币继续升值之预期。

  其五,自2002年以来,相对一篮子货币,美元已经贬值了大约25%。外有“全球反恐战争”筹资压力,内有次级债券危机挥之不去,弱势美元政策短期内看不到任何逆转的迹象。各国尤其是欧洲对美元贬值非常不安和不满,但他们拿美国毫无办法,却反过来指责相对美元升值较慢的货币(特别是指责人民币)。

  其六,的确,有许多人士(包括国内一些颇具名望之学者),认定人民币快速大幅度升值是遏制资产泡沫和通胀预期的不二法门,正在不遗余力地呼吁人民币一次性大幅度升值,或至少要立刻加快升值速度。

  然而,人为强制要求他国货币升值,正是“以邻为壑”汇率政策。历史上,“以邻为壑”的货币政策曾经带给全球经济巨大灾难,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主要导火索。

  随意变动名义汇率

  不符合基本经济规律

  要拨开重重迷雾,看清全球汇率乱局和“以邻为壑”政策之本质,并找到正确的应对策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那些最基本却又是最困难的问题:汇率是什么?它对调节整个经济体系到底起什么作用?它的变动究竟如何影响企业决策和整体经济活动?

  我曾经说过:汇率其实是人类迫不得已的“自找麻烦之价”。假若全人类通行同一种货币,世界经济之交易费用将大大降低,人类经济活动之效率将大大提高(世界单一货币铸币税收入之分配是另一个问题)。现实是:各国都有自己的货币(穆勒曾经称此为“野蛮人的遗迹”),汇率问题就应运而生。

  先不考虑中央银行和外汇市场。以美国和中国为例(暂时假设世界只有中美两国),美元和人民币之汇率则纯粹取决于中美真实商品贸易之需求,即取决于两国对对方产品的相对需求,亦即取决于两国货币之相对购买力。假设没有中央银行和外汇市场、忽略交易费用、不考虑货币需求和真实商品需求之间的时间差、不考虑货币之财富或价值储存功能,经济学模型可以证明:美元和人民币之间,将立刻达到一个名义均衡汇率水平。中美贸易持续进行过程中,名义均衡汇率将维持不变,两国真实需求和生产力之相对变动,将完全体现为两国通胀水平之差异。易言之,此时的美元和人民币,恰如李嘉图所说,只不过是真实经济活动上面的“一层面纱”。人民币真实汇率(又称实际汇率Real Exchange Rates,它等于名义汇率乘以两国通胀之比例)之升值,则代表世界对中国产品真实需求上升、中国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中国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尤其是劳动者工资之上升)。

  玩弄名义汇率

  不是调控有效手段

  上述简单模型有几个极其重要之结论:

  其一,经济体系运行之理想状态或正常状态,是名义汇率维持不变(完全固定汇率或单一货币),让真实需求和生产力变动决定不同地区之真实收入差距和通胀水平。尽管此结论之推理前提是上述简化假设,然而,人类经济历史却异常准确地符合该结论。名义汇率长期维持不变,真实汇率却可以持续升值,后者代表的正是真实需求的增长和生产力的进步。

  众所周知,浮动汇率是1970年之后的新鲜事物。金本位制、银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各国货币之汇率基本维持不变,真实需求和生产力变化体现为各国真实收入之差距和通胀水平之差距,利率水平和通胀走势惊人地一致。以欧洲和日本为例,1946年~1971年,日元和马克长期维持和美元的固定汇率,德国和日本的经济奇迹并没有表现为名义汇率之升值,相反,它表现为德国和日本人民真实收入的大幅度上升,或真实汇率的大幅度升值。

  更透彻地说,名义汇率不变或完全没有汇率(采取单一货币),各国、各地区之间的需求转变和生产力差距,将迅速反映为各国、各地区真实收入水平之差距。譬如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相对中国其他地区,生产力迅速提升,外部对该地区产品之需求增长迅猛,该地区之工资和其他要素价格随之大幅度上升。易言之,没有汇率作为调节变量,经济体系照样运转良好,甚至运转得更好,但既然现实存在多种货币,最佳办法就是让汇率固定。

  欧元之诞生是另一个著名案例。1999年之前,欧洲各国饱受汇率波动困扰。欧元一举消灭10多种国家货币,取而代之以单一货币(你可以将它比拟为永久的固定汇率),各国经济之运行和调节比欧元诞生之前还要好,欧元正在逐步成为可以真正挑战美元国际地位的强大货币。欧元历史最充分地说明:名义汇率之变动,不是经济体系调节的有效变量(我们最好是取消它)。

  强制人民币大幅升值

  是不公正的

  其二,名义汇率不能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主导变量。维持名义汇率不变,让价格机制随真实需求和生产力的变化而自动调节,乃是一切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出发点。随意改变名义汇率或让名义汇率自由浮动,本质上是“人为”改变需求水平,它扰乱企业的正常决策和劳动者收入的正常增长。

  以今天中国为例。维持美元和人民币名义汇率不变、世界需求向中国转移、中国劳动生产力增长之结果,将主要表现为中国劳动力工资的迅速上升和其他要素价格的上扬。“人为”强制

人民币升值,等于是强制将真实需求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剥夺了中国劳动者真实收入正常增长之权利。本质上,它等同于政府“玩弄货币手段”(比如大搞通货膨胀以征收通胀税)来剥夺劳动者的正当收入。

  其实,经济学者早就认识到:通过“玩弄货币政策”或“操控外汇市场”、人为地将汇率贬值或升值,是一种不公正的政策。金本位制固定汇率体系崩溃之后,尤其是1930年大萧条前后,各国曾经竞相将本币贬值,希望借此暂时增加出口、拉动本国经济,结果是世界经济整体跌入衰退和萧条的深渊。世界著名的美女经济学大师罗宾逊夫人,将此类“玩弄汇率”之政策,讥讽为“以邻为壑”之经济政策,她呼吁世界回归可信赖的固定汇率。事实上,布雷顿森林体系正是吸收上世纪30年代“以邻为壑”痛苦教训之结果。

  今日美、欧指责中国人民币汇率低估、要求人民币大幅度升值,与大萧条期间“以邻为壑”之逻辑如出一辙。中国从1994年起,就维持与美元之固定汇率不变。中国生产力的快速上升和世界需求向中国转移,必须体现为劳动者真实收入的大幅度上升,而不能被“人为”的汇率升值完全吃掉。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