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忠明:金融生态与企业生态可互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3日 13:46 华夏时报

  我讲两个观点,也就是说,创建金融中国、创建金融生态城市要注意两个互动性。

  两个互动性

  第一,金融生态与企业生态之间的互动性。

  要搞好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不仅要注意外部环境,同时也要注意内部结构的丰富多元。金融生态本质上要求进一步开放。以前讲开放是改革的成本,主要是指对外开放,因为你要引进外资、引进外国的管理和技术。我们就需要开放,从而来促进本身的体制、机制等等方面的改革,也就是说,开放是我们深化改革、推进改革必须支付的一种成本。今天我们也要注意对内开放,要更加活跃、充满活力,如果没有从单一转向多元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十七大报告当中,在关于金融体制改革都有很多这方面的表述,比如说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这是多种所有制、多种经营形式。同时,也提出要优化资本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多渠道,而不是单一的渠道。所以,如果没有从单一转向多元,就谈不上金融生态。重要的是,应当让更多的资源配置到金融生态的完善上来。在这个过程中,它实际上也是跟企业生态的不断丰富多样是密切相关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从企业组织的形态角度讲,从原来单一的国有体制,到现在已经越来越丰富,除了国有独资企业之外,还有国有控股企业,还有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特色企业、合资企业等等,股份制企业,混合经济型企业,非常丰富多彩,从而构建充满活力企业的组织形态,是非常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企业生态群落。企业生态群落的形成和构建必然要求金融生态方面也必须多元化、丰富多彩。同时对金融生态来讲也有内制金融本身的多元化的问题,也就是说,金融企业也不能仅仅是国有单一体制的形态,而应该是多元化的。

  第二,监管主体与监管客体应该引起关注。

  市场经济是崇尚自由的经济,但是我们同时也千万不要忘记,市场经济也是监管经济,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的肯定监管的意义和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看到市场经济是有监管的市场经济、自由经济,同时也是有自由的监管经济,这两者是不可分的。

  同时,监管不是监管客体的天敌,比如

证券监管部门就不是股民的天敌,也不是证券市场的天敌。

  两个不要低估

  在当前对监管部门来讲,我觉得也特别要注意两个不要低估:第一个是不要低估股民的成长。前几年我国股民主要是以离退休公民为主,而现在股民发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信息化,他们更具活力,更容易放开手脚,风险及风险意识不断锤炼为成长,以价值判断标准的理性化越来越人性,不低估中国股民的成长,相对的监管就将更趋从容、更趋稳健、更趋乐观。股市终究是人们的股市,应该寻求和创建股民与证券市场、监管方三者之间的和谐。第二,不要低估中国股市的价值。中国股市是中国整个宏观经济成长中的一个侧面,股市走牛,从根本上表述的是

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走牛。相对于正在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历史决策转换来看,我国当前
资本市场
的规模还极不相称,预示着还有极大的成长空间。不低估中国股市的价值,更多的是表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绝对不是放弃监管,而是要求在对中国股市价值有充分全面估计的基础上,不断存放基础性的制度建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