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的文化记忆
本报评论员 徐迅雷 来源:杭州日报
《新华字典》就是当代的“小学”之书;读者拥有不一般的文化情结、文化记忆和文化留恋。
字典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伦敦时间4月1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英国总部,有关负责人正式确认《新华字典》是世界“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截至统计时间,《新华字典》全球发行量共达5.67亿本,这还不包括盗版盗印的。《新华字典》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更是为“字典文化”增添了一笔重要的注脚。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由商务印书馆在1953年出了第1版。它小巧便携,定价便宜,作为工具书,本身就是普及性的。其定价,被称为“一直是1斤肉的价格”。孩提时代在农村,文化书籍相当贫乏,即使在村里最有文化的家庭,能见到一本《新华字典》,也算是相当稀罕。《新华字典》白话释义、白话举例,承担着扫盲识字的功能,被称为“为文化民生而生”。在中国古代传统语文学当中,“小学”是指分析字形、研究字音、解释字义的学问;《新华字典》就是当代的“小学”之书。
早期的字典,当然都深深地打下了历史的痕迹。比如对一些珍稀动物的解释,原先总是离不开“皮可利用肉可吃”之类,饥饿时代与环保时代真是霄壤之别。《新华字典》虽是一本“小字典”,可在当年是集举国之力编纂的,汇聚了一批大学者,如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陈原、丁声树、金克木、王力、游国恩等。后来随着时光的流逝、时代的变迁,《新华字典》一次次修订,到现在已出到十几版了。而且近年还推出了双色本、大字本及纪念版等等,我看纪念版定价高达168元,可购买者众,说明读者拥有不一般的文化情结、文化记忆和文化留恋。
汉语常用字3500多个,这与早在1901年初版的《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所收3291个汉字差不多;而《新华字典》随着不断的增订,字数大有增加,如今已是逾万字。但从严格的文化意义上说,《新华字典》毕竟是“极简主义”的字典。为此还屡屡引发争议,比如有论者就拿一个“京”字的释义作比较——《新华字典》释“京”:“京城,国家的首都,特指我国首都。”而《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则曰:“首善之区曰京,北京,京都;大也,京为天子所居,故大之,国朝因前代之旧,以顺天府为京师,为城三重,宫阙壮丽,居民二百万,人烟稠密,冠绝各省。”以此批评《新华字典》的简陋。简明与简陋总归是不一样的,而传统文化中的吸收与扬弃,似乎也不太好把握。
时代发展到今天,书本化的字典和词典的使用在减少,而在线查字词已越来越多,确实也越来越方便。各种版本的在线“汉语字典”,算是“字典文化”的新形态,但它们不可能给人以文化记忆。而且大抵是求全不求精的,释义雷同,比如我在线查“虎”字,其中对“虎”的作用,就是一句雷同的“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还是“吃”“用”第一。老虎听了其实是有意见的。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