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兵临
对于国家食药监局而言,正面回应“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分类问题,不能陷入植物学的学术迷雾,而应立足公权属性向公众主动自证清白。
昨天,以敢言著称的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通过实名微博“御史在途”报料称,国家食药监局将南方金银花更名为山银花,让南方花农损失重大。
犹如一枚重磅炸弹,陆群叫板食药监局引起舆论无数猜想。关系到南北利益之争,还涉及官员的腐败嫌疑,又言辞信誓旦旦,所有这些令公众对金银花更名产生怀疑。因而,无论是基于涉事官员的个体清白,还是维护食药监局的部门信誉,对这一“微博举报”都需要正面回应,展开调查以正视听。
对公众而言,事件的焦点是金银花更名是否暗藏腐败,这也是我们评判食药监局依法行政与否的关键。“御史在途”称,更名一事属时任食药监局局长邵明立“一手操控”,有多家企业和公关公司牵扯其中。那么,2005年国家药典把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究竟是从植物学名称的角度考虑,还是有着不足为外人道的“猫腻”?从地方获利情况看,更名似乎有益于邵明立的老家山东,这当然并不意味着背后就存在官员腐败,但这却也是公众产生怀疑的关节点。针对这些利益“巧合”,不能简单以缺乏直接证据为由置之不理,而应当作为案件线索进行初查。
从更名事件的脉络上分析,国家药典上的更名确实带来了利益的冲突。此前有媒体报道过“南方金银花网络炒作案”,一些人利用更名在网上炒作“山银花会上火伤身”“对生命安全产生危险”,从而导致北方获利、南方受损。那么这种炒作背后,究竟只是不法商家的私下为之,还是有着更为惊人的幕后操控?利益之争中,政府部门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其实,无论是政府部门决策受到利益的不当影响,还是地方利益之争获得公权力的暗地支持,本质上都违背了行政权的公正目的。倘若在更名事件中,政府部门能够做到客观中立,那么对于上述非法炒作、恶性竞争的市场行为,理当通过法律途径予以纠治。因此,对于国家食药监局而言,正面回应“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分类问题,不能陷入植物学的学术迷雾,而应立足公权属性向公众主动自证清白。对于地方政府部门而言,利益之争也应当回归法律途径,走公开化的博弈之路。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