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2《央视财经评论》:商事制度改革 激发创业活力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召开部分新登记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就改革商事登记制度后企业的发展,以及鼓励创业与新登记企业进行交流。那么,改革商事登记制度对释放我国的经济活力到底作用有多大?又该如何帮助这些新的企业茁壮的成长?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沈竹和特约评论员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著名财经评论员林耘共同评论。
商事制度改革,如何改?谁受益?
6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清理和压缩工商登记现有前置审批事项,逐步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
今年3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企业法人注册资金最低限额、经营场所限制等规定被取消。从今年3月1日到6月30日的4个月内,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和个体户同比增加两成,平均到每一个工作日就有5万家企业注册成功,全国大约每1秒钟就有2家企业诞生。仅仅是一项注册制度的改革放权,短短4个月新增的注册资本金就超过了7万亿元。
另一组数据显示,在上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全国新登记企业却出现井喷式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登记企业168万户,同比增长57%。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158万户,从业人员达1009万人,同比增长43%。简政放权及相关改革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马宇:商事制度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后备力量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商事制度改革应该说是给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后备力量,大家看刚才的几个数,一个是新增企业数,另一个是新增就业数,这两个是几倍于我们现在的经济增长率,这个实际上为以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充足的后备力量。
因为现在的企业注册了以后,基本上来说,无论企业大小,可能你需要有一个准备期,就说你这个企业的活力,需要可能三个月,或者半年以后逐步释放出来。这样的话,对我们下一步的经济增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一个推动力量。
林耘:不光看新登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 关键还要看其成活率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第一,数据确实同比的变化非常大,可以用井喷来形容。以往我们看同比的数据大概就是8%左右,已经是不容易的,但今年上半年同比的数据是50%上下,这个同比的量非常大。
第二,我们可以看一下168万户,相当于我们现在工商企业户数的12%,这个量比也非常大。还有1000万人的就业,这个量非常非常的大。所以能够看到这项制度的改革,已经是被市场接纳,并且当作一个好消息,非常多的人参与进来就业了,创业了。但是现在我们看到这个数据还是一个多总量,后面很关键的是一个成活率,这么多企业的成活率怎么样。
第三,就是它能够长成什么样?是长成小草一样,还是其中有一部分能够长成大树,能够支撑起我们的经济,所以后面还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成活率,一个是成活成什么样子。
马宇:先照后证以后 同样还要尽量的减少政府审批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大学生创业的门槛降低了,但进去了以后,你能做成什么样,就再看你后边的发展。还有一个特别的重要的,就是北大毕业生的那个米粉店,它相对来说跟创业大学生原来的专业技能没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大学生要创业,或者说科技人员创业,有新技术,新产品,可能优势更突出。再有,如果你只有新产品,新技术,但是你缺比如说资金,或者是办公用房,这样你就需要其他的条件要配套。所以一个是先照后证了以后,有了照,其他的证也要尽量减少。因为在整个所有的环节里面,我们要尽量的减少政府审批。
还有一个税负问题,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尤其是小微企业,刚开始做的时候,如果税负太高,那一下子就会把这个企业给打死。在企业萌芽状态的时候,你得让它先成长,所以这个时候,一般来说税负都要非常的低,甚至是零税负,这样他长起来了以后,你再去收税,就是放水养鱼。再有就是融资问题,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融资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一个是他的自有资金一般来说都很小,如果想要做大,尤其是一些生产性企业,比如说要做市场,要做生产,那这时就需要更多的外部资金支撑,这就需要更大程度上的去解决这些问题。
林耘:选择创业要量力而行 淘汰率确实占比较高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我觉得北大学子开米粉店这个事例不是很典型,因为他们学的专业跟开米粉店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恰巧现在这种环境刺激到现在的年轻人有了创业的冲动,有了创业的想法,所以这个虽然不典型,但是其实有这个时代的典型意义,跟80年代,90年代,或者说21世纪开始的那几次创业有很大的不同。其次,他们玩法很新,虽然他做的是一个传统餐饮业,但是他们的玩法很新,很刺激,包括他做会员,做挑战吃辣的活动,还有他的落脚点落在家乡的美食,这样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支撑点。
这几年,在创投领域上,资金的来源,从国外到本土的,创投的资金规模还是比较大,包括现在一些上市公司,也在往这些方向投,现在可能精准投放还有点儿难度,但至少有了这样一个沃土。再者,现在民间金融的业态现在也比较多样化,包括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等等。我觉得今天的创业跟80年代、90年代,2000年前后完全不同,确实是呈现出了一个八仙过海的局面,但是我觉得依然要小心,每个人在参与创业的时候,都要量力而行,因为确实淘汰率是比较高的,就算有再好的一些政策,淘汰是必然的,市场经济一定有淘汰。
马宇:要创造一个适于新的创业企业发展的环境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一开始做,你是创造一个适于这些新创业企业或者小微企业发展的环境,那么有些是需要政府提供服务,有些是需要社会提供服务。
实际上对一个小微企业来说,比如说包括一些科技人员去做科技型公司,一开始你可能就一两个人,主要就是做产品,做研发。在这种情况下,搭一个完整的公司架构是不现实的。比如说假如我要一个办公文秘,还要一个会计、出纳,那这些人都需要工资,还需要办公场所,那这个成本在企业创业初期非常难以负担,但这又是企业必须的。在这种情况下,这样一些社会化服务由一些专门的公司来提供。那这些创业人员可以把精力放在他最需要做的事情上,而不是去做这些琐碎的、没有什么大关系的事情。
林耘:政府的主导和市场的筛选要很好的结合起来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它这个相当于企业的一个全能总管的作用,这样这个企业本身才能做到足够规模小和足够锤炼你核心的竞争力。所谓后勤的配套,都有人来做,这样做也会成本最低、门槛最低,这种类型特别适合初创的企业,可能就一两个人、两三个人的状态,它慢慢成长之后,可能会有变化,你需要更大的地方,更多的人员等等的这些的是一种类型。
另外一种类型,比这个规模再大一点儿,开发园区里的一些配套,政府同样也可以做很多的工作,包括提供一些优惠的措施,比如场地减少一些费用,税收方面有些扶持。另外如果说有技术有项目,还可以给一些奖励等等。我觉得在这一轮创业当中,政府的主导和市场的筛选,这两种机制要很好的结合起来。
马宇:能够政府事后监管解决的 都不要在前边设前置审批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能够市场解决的,能够企业解决的,能够政府事后监管解决的,都不要在前边设前置审批,这个是还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去解决的。这是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了以后,可能更关注的就是这块,因为这个现在牵涉到相当多的政府部门,因为这一次我们主要牵扯到工商,那下一步可能牵扯到各种各样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因为这里面还有很多事都属于前置审批,你要是拿不到凭证文件,你这个业务还是不能做。
实际上,假如说市场有一个淘汰机制,消费者对这个企业有一个约束机制,那政府在这里边你就可以把这个市场准入尽量放开。当然还有一个,我们说加强事后事中的监管和服务,这个政府是该做的。就这里边有些东西说市场准入是放开了,准入关放开,或者说门槛给你降低,但是我对企业的监管是要跟上,服务要跟上。
林耘:政府要做的是一站式服务 能够减免的手续尽可能减免
(《央视财经评论》特约评论员)
对于政府能够做的一个是一站式,你别让创业者跑东跑西,办个手续非常麻烦的来来回回的打架,最好是一站式,能够减免的手续尽可能减免。一站式就是要把手续尽可能减下来,这是可以做的。第二是保姆式的服务,不光是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提供这种服务,其实它本身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创业的机会,比如有些人就创业这种类型的,提供中端服务。我了解深圳就有些出租房屋的就提供这种服务,比如说他可以把这个地方隔得比较小一点儿,然后提供配套的服务,较小公司可以在那儿落地,这样你的房租成本就会非常低,那政府在认证这样一些单位,再给一些补贴,让这个成本更低,这里头存在这种操作的空间,而且存在通过杠杆去提高效率的机会。
再有,在整个服务上,比如在金融服务上,中国现在创新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现在我们整体的资金规模这么大,但是小企业、中小企业,普遍的感觉到真要用钱的话,还是难,那难本身其实是个机会,难本身应该也是一个创业的落脚地,所以这里头可以做的地方也非常非常多。这一次的商事改革当中一定要进来欢迎,成本要尽量减少,但是信息要能够掌握,出了问题能够进行追究,这个是必须的。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