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也说中药的重金属超标问题

2013年05月27日 09:59  东方早报 

  中医药行业应有所担当,加大科研投入。要搞清安全用量的范围,还要搞清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毒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在药品使用环节,要做好患者教育,严防重金属过量蓄积。在此基础上,中医药行业应增加与公众的沟通,准确提示风险。

  龚鹏

  近来同仁堂公司麻烦不断。先有香港卫生署责令召回其旗下“健体五补丸”,原因在于该产品的汞含量超过限量5倍。后有媒体曝光称,同仁堂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超标。再之后,有人对同仁堂集团现有中成药进行了全面梳理,发现北京同仁堂在国家食药监总局注册的不重复药方732条记录中,含重金属的药方达150条,包括含汞、砷、铅等。

  实际上中药重金属含量问题是老生常谈。在漫长的中医药发展历史上,中医以自然之物、自然之法医自然之身,中药的自然之物多来自草本,也有来自动物、昆虫、矿物的。一些矿物药的确有毒,但在大自然作用下,有大毒的物质往往被稀释,或以不溶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使其毒副作用减少。所以,中药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即便长时期偏低,安全问题却似乎并不突出,服食五石散造成大量中毒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事件。

  中药安全问题真正凸显,是在现代药事管理与法规的建立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用以阻止女性怀孕早期呕吐的药物“反应停”让全世界12000多名肢体如海豹前肢的婴儿降生,震惊世界。此类事件的发生,促成了现代药品管理体制的进步和完善。

  该体制原本针对西药监管,中药监管曾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伴随着社会发展,中药逐渐告别了小作坊生产模式,代之以现代化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现代药品监管制度随之被援引,中药行业由此产生了诸多不适应。比如,现代药品管理制度要求对药品的药理、毒理作用有明晰阐述,临床试验要符合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生产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经营要符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而中药主要是大复方,其依据中医理论,在阐明药理、毒理等方面有先天不足,在临床试验、生产等方面也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具体困难。因此,中药的监管又保留了一些自身特色,适当降低了要求。技术方面的困境、文化传统的惯性、理论上的不兼容等都导致了这类妥协。

  在“普遍准则”与“中医特色”之间存在一些模糊地带,这里常常成为争议中心。这次同仁堂中成药的重金属超标事件,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关于同仁堂中成药的重金属超标事件,媒体几次报道,反映的是不同层面的问题。“健体五补丸”的汞超标,应该说是比较严重的事,不可原谅。因为该药处方构成并不含汞物质,超量的汞被检出,可能是在原材料环节或生产加工环节出了问题,无疑应被判为不合格产品,被处罚也不值得怜悯。而牛黄千金散及小儿至宝丸的朱砂成分含量超标一事,则有历史遗留问题,主要因不同标准“打架”,《药典》和《国家药品标准》等文件不统一,其责任有商榷余地。至于北京同仁堂有150种含重金属药方,比之朱砂含量超标又有不同,含有与超标是两回事,形式上而言,并未违反法律法规,但因涉及数量较大,报道出来确实足以吸引眼球。

  受环境影响,在食物和药物中,要完全让重金属消失非常困难。极低量的重金属,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在一般药品标准中,往往会对重金属含量设定一个上限。化学药物中,重金属一般不会作为组分存在(顺铂、三氧化二砷一类抗癌药是例外),多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残留,若超标则不允许上市销售。化学药物的重金属含量可控性较强,而受产地、粗加工过程等影响,中药重金属含量的可控性要稍差。但和化学药物一样,若一种中药的处方组成中没有重金属,检测出的重金属含量却超过了法定标准,这种药就是不合格的。中药不能因自身特殊性而超越法律之上。

  和一般化学药物不同的是,有相当比例的中药将含重金属物质作为组分入药。这类组分以朱砂和雄黄为多见,中医学认为这类矿物组分具有重镇安神或攻毒杀虫祛腐等作用,需要它们直接发挥药理作用,故不能使用一般的重金属含量限定标准,而必须建立自己的标准。在经验指引下,再加上现代的一些定量研究,现代中医药已建立起一整套质量控制的指标体系,毒性较大的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更严格。当然,即便如此,仍很难和化学药物的质量控制接轨。不同人群对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注程度不同,含重金属物质的限量在不同观测者眼中就有非常大的不同。另外,不同文化背景的观测者也会得出不同结论,如西方人把大多数中药都看作食品补充剂,不允许里面含有有毒的重金属组分,而国人对中医药的接受度高,在面对中药重金属时,持可容忍态度的比例较高。

  人的健康是第一位的,这是中医药行业必须坚守的底线。若有确凿证据表明,按照药典规定制成的中成药,按照规定的使用方法、剂量等使用,结果益处不能覆盖危害,或者是,存在比之更安全、效果更好的替代药物,则这样的中药理应淘汰或限制使用。如果没有这类证据,那么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和临床经验则可以支持继续使用。药品的毒性实际是药品与生俱来的特性,中药西药均是如此,对中药的重金属组分问题,不能一棍子打死,应对案例逐一仔细研究和分析。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药行业应有所担当,加大科研投入。要搞清安全用量的范围,还要搞清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毒性与有效性的关系。在药品使用环节,要做好患者教育,严防重金属过量蓄积。在此基础上,中医药行业应增加与公众的沟通,准确提示风险。

  同仁堂汞超标事件表面看是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之争,却也是一种“文化的冲突”,是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一种冲突,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一种冲突。笔者有中医学的背景,又有西药执业药师资格。在我看来,只要牢记病人利益至上的准则,两者并非不可调和。而从文化自信以及保护文化多样性的角度看,我们应牢固树立中药是药、中医是医的信念,应坚持自己在中医药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作者系医学博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红监会委员否认用红会千万善款办研究院
  • 体育中超-申花1-0绝杀国安 恒大1球险胜 视频
  • 娱乐张艺谋侧面回应超生:这7个娃咋来的?
  • 财经房产税试点年内将扩容:由地方加密上报
  • 科技上海出租车禁用打车软件加价:查实严处
  • 博客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上刻字羞了谁
  • 读书解密:宋美龄与蒋介石政治联姻再定义
  • 教育大学生赴美带薪实习陷阱:花高价干苦力
  • 育儿月嫂喂产妇罂粟称婴儿吃母乳后睡得多
  • 张茉楠:安倍经济学本质是泡沫经济学
  • 西向东:中国社保收入应该一刀切封顶
  • 陈虎:该不该庆幸中国经济低增长
  • 叶檀:中概股有希望了
  • 朱大鸣:房地产暴利还是胸罩暴利
  • 宋文洲:朱新礼可以和马云不同
  • 管清友:关于中国改革的另类观察
  • 王东京:治接待费需釜底抽薪
  • 陶冬:日债动荡 美联储退出
  • 苏鑫:为何越限房价越出地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