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季度中央财政收入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却达到两位数。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呈现"冰火两重天"。4月16日9点,经济之声评论:政府要过"紧日子",民生支出不能省。
中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今年一季度中央财政收入出现了0.2%的小幅下降,其中3月份中央财政收入下降5.2%。和中央财政收入负增长形成对比的是,地方财政同比增长13.7%,比一季度GDP增速高出近一倍。
中央财政收入下降,这意味着,政府要开始过"紧日子"了。新华社评论认为,各级政府一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守住民生底线,确保支持经济转型的各项支出;同时要加快完善财政绩效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审计和社会公众对预算的监督作用,对官员乱花钱行为引入司法惩戒机制,并确保各项制度执行到位,切实提高政府花钱效益。
《央广财经评论》,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参事汤敏评论这个话题。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9%,低于GDP增速,而且创下2011年以来最低季度增幅。这种趋势会持续多久?
汤敏:这个季度财政收入放缓有几个原因。一是整个经济增长比较平缓,另外,今年的工作日少了两天。过去十多年里,财政收入两倍于GDP增长的现象是不可持续的,要保证到2020年居民收入翻番,就意味着政府收入就不能增长太高,能保持跟GDP的增长速度一致就很不错了。所以从长远来说,政府的税收收入也不应该增长过快,这个趋势很清楚。
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在一季度是“冰火两重天”,这是哪些因素导致的?这种“两重天”的状态能不能成为常态?
汤敏:地方政府税收增加一个最重要原因是,最近因为国五条出台,很多人买房子,所以那一段时间突然税收增加跟房地产购买有关,这是一个短期因素。4月份以后,房地产价位就会大幅下降,很可能在第二季度后,这种“两重天”现象就不会再出现了。
中央财政目前来看是下降的趋势,政府必须要用更少的钱做同样甚至更多的事,缩减开支、提高效率是目前的当务之急,缩减开支会不会影响民生项目?
汤敏:不会,事实上第一季度尽管收入比较低,但是,教育支出增加9.3%,医疗支出增加22%,社保增加12%,农业增加15%,节能环保增加28%,跟民生有关的项目支出远远高于收入,也高于一般的政府支出。也就是说,财政以保民生为主的倾向应该会继续保持下去。
保民生项目正在继续和保持,如果要提高效率、缩减开支,可以从哪些领域入手?
汤敏:在过去很长时间里,因为政府的收入增加比较快,很多地方大手大脚花钱,造成了极大浪费,其中政府的很多三公开支要大幅压减。此外,很多政府建设,包括开发区、亮丽工程都应该减下来,把政府有限的钱在未来财政收入增速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保证民生。
不仅要保证民生,还要加强民生投入,像环保等还要加强。如果仅靠政府是不够的,所以社会对政府财政的监督就显得格外重要,这点要增加透明度,把它公布出来,由社会、媒体、人大各方面来监督。
缩减财政开支、提高透明度、加强监督、提高财政效率、完善财政体制是一个必然趋势。作为现代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必须要做的功课有哪些?
汤敏:最首要的是要增加透明度,这里最核心部分是政府预算,这是首先应该做的,而且完全可以做得到。政府开支应该有一个轻重缓急,要改变过去的财政,由政府本身来做,发动社会,发动专家,发动一些监督机制来真正起到作用,这是一个需要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