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丰慧
元宵节之夜,发改委宣布从次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300元和290元,折算到90号汽油和0号柴油(全国平均)每升最高零售价分别提高0.22元和0.25元。这是2009年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以来发改委第二次在周末宣布提价,不过在节日当天宣布调价还是首次。
考虑到春节长假的因素,本次调价的时间点已适度延后了。然而,在国人闹元宵之时宣布上调油价,还是让各地消费者大呼意外,有措手不及之感。回顾历次油价上调,相关职能部门通常都会提前几个小时暗示,虽然这次上调油价符合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上涨幅度已超过4%”规定,但如此“出其不意”,终不免让社会各界疑窦丛生。
环顾四周,国际油价在大跌,我国逆势上调油价,此乃疑窦之一。受来自美国、欧洲的不利经济数据的影响,加之美国原油库存大增,上周后半周国际油价连续大幅跳水,纽约商交所4月交割的轻质低硫原油期货合约结算价跌至每桶92.84美元。ICE 4月交割的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跌至每桶113.67美元,三地原油变化率也因此涨幅收窄,在4%稍多一些的水平上。如果油价继续下跌,三地原油变化率将会回到4%以内,那么,这次涨价的依据就不存在,也许要再观察22个工作日。正如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教授所言,或许正是近期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促成了发改委在元宵节当天宣布调价:“鉴于目前国际原油的下行走势,如果发改委继续延迟到下周上调油价,本轮油价调整或有搁浅可能。”那我们不禁要问,既然已延缓了调价并且国际油价正在大跌,为何不干脆再观察几天呢?在天平的砝码上,油企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到底该如何权衡?
周边地区油价在下调,我们却逆势上调,此乃疑窦之二。巧的是,就在发改委宣布上调油价的同时,我国台湾地区却下调了油价,中油股份有限公司于昨日零时起下降各式汽、柴油价格每公升各0.4元、0.3元新台币。无论发改委上调油价的依据多么合理,理由多么充分,与周边地区降价相比,反差太大,民众心理难以接受。
在物价明显上行时期上调油价,还不免在助推通胀预期。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在目前物价已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的关键时期,油价上调对物价的影响不能直观计算,所谓对CPI增幅的直接贡献率为0.01%这个概念是有误导作用的,而应更多考虑提升油价对下游物价的间接传导作用。要知道,在货物运输成本中,汽、柴油成本占了50%以上,油价上调将直接拉升其运输成本上升2.4%,这意味着物流成本上升了1.7%!
油价之所以如此敏感,国人之所以如此关注,还因为我国的油价负担在全球各国位居前列。据彭博社公布的数据,中国内地人均日收入18美元,而一加仑汽油价格约占中国人日均收入的26%,油价负担全球排名第九。笔者估计,实际的油价负担可能更高,因为中国内地人均日收入18美元(约合人民币113.4元)显然被高估。按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城镇居民(不算农村居民)收入数据折算,中国内地城镇居民人均日收入14.7美元(约合93元人民币)。
这次提升了油价后,无论国际油价再怎么跌,想要下调油价也要再等22个工作日了。而进入3月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走势迎来高位回调的局面,不排除碰触每桶90美元关口的可能。
笔者认为,石油作为国民经济基础性生产资料和与国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商品,在价格已经过高情况下,为防止伤及实体经济、消费者,上调理该千万谨慎,并且小幅度,能不调尽量不调,能缓调尽量不早调,能观察尽量再观察一段时间。同时,也希望旨在缩短调价周期的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及早出台。(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