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中国青年报:假如华为是央企

2013年02月04日 07:23  中国青年报  

  陈璐

  岁末年关,年终奖是最敏感的话题之一。1月21日,华为以125亿元年终奖的成绩单挑动了所有人的神经,这个数字较2011年增长38%。

  这样耀眼的成绩单,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因为去年华为经营成果优异。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称,华为去年全球销售收入预计达到2202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三大业务都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经营业绩:运营商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1603亿元;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约484亿元,智能手机规模超过日本、北美和欧洲等高端市场;企业业务收入约115亿元。 

  华为作为国内顶尖民企之一,通过管理者的有力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优异的经营成果,将部分利润作为奖金激励员工无可厚非。尤其在整体经济增速下滑的2012年,同样重视海外市场的另一家民企中兴通讯[微博]2012年业绩下滑,预计将会有25亿元~35亿元的巨额亏损。华为能在这种情况下取得大幅利润,当然要犒劳一下辛苦了一年的管理者和员工。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激励并不是“一锅端”,一位华为内部的人士表示,员工年终奖将根据贡献度等各个指标来决定,差别会很大。这个消息让其他“小气”公司的员工“羡慕嫉妒恨”,有网友在微博上吐槽,要把这条新闻@给自己的老板,然后就准备辞职去应聘华为。

  假如华为是央企,今年经营业绩良好,年终大把发钱给管理者和员工,必然引来骂声一片。

  公众对此的怀疑在于,部分远离市场的央企大部分得益于原始继承或是垄断地位,增长的利润根本不是费心经营所得。例如油价上涨,公众无选择接受,被动为石油公司贡献了业绩,凭什么要奖励他们?

  但是,如果利润是来自对央企高管和员工改善管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所得,年终对他们的辛劳不闻不问,缺少薪酬激励机制,这会加重央企的效率低下,长久以来央企员工也少了一点奋斗精神。

  现实情况是,越来越多的央企“走出去”,越来越彻底融入充分竞争的市场,他们失去了“保护伞”,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拼杀,所获得成绩应当配套相应的市场化奖励机制。假如连企业都经营不好,何谈保值、增值国有资产。

  如何激励央企管理者、员工工作呢?这个新课题摆在了国资委面前。

  在近期关于央企收入改革的讨论中,出台规范性统一文件成为共识。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也给予信心,他表示待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后,国资委将指导、监督中央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带头执行收入分配改革方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主任王继承建议,以央企高管薪酬为例,除要考虑内外部公平、历史文化和战略导向因素外,还应该考虑经营效益水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否认曾称恶劣天气致车爆炸引发塌桥
  • 体育科比18分湖人险胜 巴神两球AC米兰2-1胜
  • 娱乐三探央视春晚联排 孙俪亮相平安获赞
  • 财经重庆永煌集团起底:最挣钱还是赵红霞陷阱
  • 科技富士康集权之乱:“贿赂门”窝案起底
  • 博客石述思:中国式讨薪缘何又掀高潮?
  • 读书溃不成军:国民党女兵川西逃亡悲惨经历
  • 教育英国男子读书上瘾17年连拿10个硕士学位
  • 育儿各地压岁钱文化:台湾孩子身价随年级涨
  • 姚树洁:高房价玩完中国经济转型
  • 李玲:中国向世界传递正能量
  • 西向东:再谈为何要赦免贪官
  • 金岩石:雾霾背后的水资源危机
  • 张化桥:股民为什么越来越穷
  • 张明:从三峡全通事件看影子银行风险
  • 聂庆平:关于股票融券卖空的几个问题
  • 谢百三:乐观派认为股市最少上3400点
  • 管清友:东部提升城镇化 西部推进工业化
  • 白明:全球印钞风 中国跟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