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评论:管控塑化剂不应只是食品安全命题

2012年11月27日 01:38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李一方

  从台湾的饮料到大陆的白酒,近年来塑化剂频频爆出食品安全丑闻。

  一种工业用途的化学品潜藏于食品中,除了追问食品安全的把关问题之外,我们还要问一句,为什么塑化剂能达到无所不在的地步?管好了一种食品,别的食品怎么办?管好了所有食品,那它使用在别的产品上安全吗?

  我们现在知道,塑化剂(邻苯二甲酸酯)这种物质主要在塑料特别是PVC材料中用做软化剂。它在儿童玩具、指甲油、发胶、食品包装、塑料饭盒等日常用品中有着广泛用途。

  2011年5月,环保机构在一次针对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四个城市儿童玩具的抽检中发现,PVC玩具中含有塑化剂的比例占到70%。而在酒鬼酒事件爆出后,据某环保组织检测,ZARA、美特斯邦威等20个时尚品牌的服装上残留着包括塑化剂在内的多种有毒化学品。其中一件阿玛尼(Armani)T恤的印花图案上塑化剂含量高达22%。

  此次酒鬼酒中检出的塑化剂(DEHP、DIBP和DBP)被认为具有生殖毒性。它可以通过皮肤接触,或者是由呼吸系统进入人体。这些塑化剂除了能影响睾丸的发育、导致男性精子数量下降外,还与女性的不孕不育、女童的性早熟有关。过去的几十年中,男性的精子数量下降很快;根据中国人口协会的调查,在育龄妇女中不孕不育的比率也达15%~20%。科学界认为,这些现象与包括塑化剂在内的“环境激素”污染大有关系。

  面对一种用途如此广泛且具有危害性的化学品,笔者认为我们的治理思路不应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塑化剂问题应该上升为一个化学品管理问题,从工业化学品管理的角度进行源头治理。

  在这方面,欧盟等化学品管理较为先进的地区走在了前面。在欧盟REACH(《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中,为一些危害较大的化学品设立了淘汰期限。如对四种“塑化剂”类物质(DBP、BBP、DEHP、DIBP),规定必须在2015年2月21日前全部淘汰,企业除非申请到要求非常苛刻的授权,否则在该日期后便不能再生产和使用上述化学品。

  当然,塑化剂作为一种用量极大的工业化学品,要在我国全面淘汰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为淘汰设置一定的过渡期外,笔者认为可以采取分步走的策略:食品用材料、医疗器械(如血袋)和玩具等产品可以率先淘汰“塑化剂”,保护脆弱敏感人群为先。

  但不管哪条腿先迈出去,逐步淘汰“塑化剂”,应摆上政策制定者的议事日程。

  (作者系环境评论人士)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据称重庆不雅视频女子曾被王立军拘1个月
  • 体育CBA麦蒂34+9遭断球绝杀 F1维特尔三冠王
  • 娱乐黄奕默认已结婚怀孕 挺大肚买童装(图)
  • 财经酒鬼酒初步认定塑化剂三大来源 再度跌停
  • 科技运营商垄断手机阅读:捆绑用户被动消费
  • 博客航母Style要火 不敢做房奴可能终生受穷
  • 读书揭秘301医院:中共高官们如何面对死亡
  • 教育大学女生携iphone应聘遭拒 国考题答案
  • 育儿妈妈喂奶时睡着婴儿被捂窒息死亡(图)
  • Kingsley:《江南Sytyle》的经济价值
  • 朱宁:商学院的股票你敢买吗
  • 郑风田:粮食不如矿泉水值钱的后果
  • 海宁:巴菲特成功的背景
  • 马光远: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施细则很失败
  • 朱文:高端白酒股是否还值得投资
  • 张卫星:中外文化差异导致不同股市
  • 罗天昊:中国改革的九大方向
  • 姜广策:投资向何处去
  • 郭世邦:证券公司为何穷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