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国金时评:小康社会是中国关键目标

2012年11月27日 00:59  国际金融报 微博

  十八大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中期发展目标,这很可能成为中国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阶段。这不仅是个经济目标,同时也能营造出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目标,这个目标在最近几年时常被忽略。正因为这个目标非常重要,所以理解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这个目标的意义就非常必要,同时也有必要全面检验这个目标的现实性。

  中国开始经济改革之初还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达到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今天,在经济发展了34年后,这种情况已经变化了。“小康社会”的目标是达到安定无虞的生活水平,这个目标涵盖了所有中国人,不再只是一小部分人。强调社会的富裕——即随着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在居住条件、工资、生活用品质量、假期、汽车、健康、文化、娱乐方面会得到巨大的改善,这能增强社会凝聚力,重新整合社会,填补任何道德真空。

  当最重要的数据不再是有多少亿万富翁,而是人均住房面积多少、平均收入如何、假期多长、电影院有多少、多少人上网、平均寿命多长时,社会凝聚力就会增强,随之愤世嫉俗及道德真空情况就会减少。正因为如此,“小康社会”的目标才如此重要,它不只有利于中国经济,也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各个方面。这种进步对中国的国际“软实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是经济。正因这个问题如此重要,所以有必要严格检验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数据。幸运的是,这个总结起来相对容易。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是,要比2010至2011年间的GDP翻一番,即增加100%。假设投资与消费间的关系不变,同期人均收入水平也会翻一番。

  2011年中国GDP增长率是9.3%,今年增长率不会低于7.5%。因此,想达到十八大报告的目标,2013至2020年的年均GDP增长率要保证至少7.0%。这个速度不仅远低于中国过去30年的增速,甚至也低于现行的五年规划中7.5%的数字。所以,这个目标很可能达成,甚至可能微微超过这个增长目标。

  然而,“小康社会”关乎的是人均GDP,而非GDP总量。人均GDP这个说法也主要是中国的提法,与国际术语并不完全一致。所以要做国际比较,就要把这个词与世界银行[微博]的定义相联系。

  要计算中国人均GDP的增长,需要对人口增长作出假设。目前的人口增速是每年0.5%,不过这还会轻微下降。假设人口增速是每年0.5%,GDP增速是7.0%,那么到2020年,年人均GDP会达到8500美元。这相当于世行标准下的高收入国家(HIE)水平的69%。如果中国保持同样的速度,那么到2026年中国会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即需要14年。假设有可能会发生小的变化——人口增速是0.4%,GDP增速是8.0%——这意味着中国会在2024年成为高收入国家。

  所以若中国成为高收入国家,世界经济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现今生活在高收入国家中的人口共有11亿,中国人口高于这个数字,一共是13亿。同时,中国人的住房、国内商品质量、休闲时间、健康和文化都会发生变化。同样,世界市场上提供这些商品的行业也会发生转变。是的,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这些目标不仅会实现,而且这些目标也是有些保守的。

  中国关注的标准是人均GDP还是2020年能达到“小康社会”的生活水平,都由中国自己决定。或许用国际标准来说更容易理解,那就是中国能在15年内步入发达国家或曰高收入国家行列。

  纠缠这些都是吹毛求疵。最重要的是,中国在15年内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达到“小康社会”的目标是非常现实的。在国内外,有效推进这个目标,并理解其现实性,能有力促进中国的内部凝聚力与国际“软实力”。

  很明显,中国为准备制定十八大的经济政策做了许多理论探索。显然,这时间花得值得。

  (作者系英国伦敦市前副市长、上海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据称重庆不雅视频女子曾被王立军拘1个月
  • 体育中超亚冠正赛名额将重返4席
  • 娱乐黄奕默认已结婚怀孕 挺大肚买童装(图)
  • 财经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明年2月25日下调
  • 科技运营商垄断手机阅读:捆绑用户被动消费
  • 博客航母Style要火 不敢做房奴可能终生受穷
  • 读书揭秘301医院:中共高官们如何面对死亡
  • 教育大学女生携iphone应聘遭拒 国考题答案
  • 育儿妈妈喂奶时睡着婴儿被捂窒息死亡(图)
  • 但斌:中国股市为何熊途漫漫
  • Kingsley:《江南Sytyle》的经济价值
  • 朱宁:商学院的股票你敢买吗
  • 郑风田:粮食不如矿泉水值钱的后果
  • 海宁:巴菲特成功的背景
  • 马光远: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施细则很失败
  • 朱文:高端白酒股是否还值得投资
  • 张卫星:中外文化差异导致不同股市
  • 罗天昊:中国改革的九大方向
  • 姜广策:投资向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