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中证报:新医改是强基层的好抓手

2012年11月22日 00:59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刘国锋

  从古代针灸到现代核磁共振,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向来都离不开医疗器械。如今,医疗器械产业搭上了新医改的“顺风车”,产业发展前景一片看好。

  “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新医改的重心,而扭转“大病小病扎堆三级医院”的诊疗局面、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崛起则是当务之急。面对医改这项系统工程,“基层”不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地域、文化、诊疗习惯、经济水平等都影响着改革的效果。相对而言,医疗器械通用性强,在短期内可促进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其产业的良性发展将有助于新医改进程的顺利推进。反过来,新医改的顺利推进,又将大大促进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首先,“强基层”将促进医疗设备配置。2012年,全国300多个县列入基层医改试点,要求县级政府落实投入政策,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这样的举措点燃了市场对中低端医疗器械的热情:此前,国内一线城市配用的医疗器械多为进口产品,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并不占优势;二三线城市以及农村医疗市场需求的崛起,将对国产医疗器械的市场销售形成有力拉动。受此推动,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借道收购挺进许可准入政策繁琐的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也就会日益增多。

  其次,“治未病”是新医改的着力点之一,预防保健观念的兴起将激发公众对家用医疗器械的需求,并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器械利用率。2012年,我国大病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对全民医保体系形成深化,但大病保障既依托于医学科技和财政支出,也需要预防、监测体系的支撑,从而促进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提高,巩固医疗器械产业在全民医保体系中的地位。

  第三,与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我国人均医疗器械使用率偏低。欧美国家95%的家庭拥有家用医疗器械产品,中国家庭家用医疗器械产品拥有率仅为20%左右。以血糖仪为例,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的拥有比率不超过3%,而美国患者拥有比率超过90%,巨大的悬殊为中国医疗器械营造了潜在的市场空间。除此之外,在国内医药市场,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销售规模比例高达4:1,而在美国医药市场,两者销售规模接近。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前景尚未深入发掘。

  总之,全民医保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医疗器械提供的硬件支撑,以便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缓解一线城市的就诊压力,优化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这对医疗器械产业来说,将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是,环顾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外资企业进一步蚕食国内市场份额的压力与日俱增。因此,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过程中,应充分巩固医疗器械的硬件支撑特别是预防保健作用;在产业壮大过程中,应发挥贴近本土和掌握渠道资源的竞争优势;在企业整合大潮中,应发掘创新性强、产品差异化突出、贴合市场需求的企业作为投资标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张高丽不再兼任天津市委书记 孙春兰兼任
  • 体育欧冠-AC米兰3-1出线 皇马1-1曼城出线
  • 娱乐范冰冰曝素颜床照 抱怨睡觉遭拍(图)
  • 财经湖南质监局: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47%
  • 科技世界第二大树:20层楼高有3200年历史
  • 博客汪小菲:反驳不实报道 潘石屹:被索5亿
  • 读书林彪最爱的少女为何最终惨死于他手中
  • 教育10岁男童拟退学 称不想葬送理想于考试
  • 育儿玩蹦蹦床致颈椎移位男孩险瘫痪
  • 唐钧:未成年就要交养老保险?
  • Kingsley:美国迎来了通货膨胀
  • 张明:为何中国央行开始青睐逆回购
  • 陶冬:新兴债市泡沫大不大
  • 如松:戳穿几件画皮
  • 王小广:外来人口应纳入保障房长远规划
  • 郑风田:白酒塑化剂悲剧的元凶
  • 罗善强:不要错误地把股票卖在了底部
  • 安邦智库:中国产业发展道路处于十字路口
  • 叶檀:明后两年中小企业将大规模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