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青年报:什么样的中国人更幸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0月29日 07:11  中国青年报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 潘绥铭 黄盈盈

  笔者在2000年、2006年和2010年,分别对中国城乡总人口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其中觉得自己非常幸福的人,从19.3%增加到23.8%;如果加上觉得比较幸福的人,那么总体上觉得自己幸福的人略有减少,从84.8%下降到83.0%。相应地,觉得自己不太幸福与很不幸福的人,则从2000年的15.2%上升到2010年的17.0%。

  笔者以为,中国人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而显著地增加,反而有所降低。其中的社会文化作用,非常值得进一步探讨。

  越健康 越幸福

  过去的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这话应该修改为“健康是幸福的基础”。

  在健康状况很不好的人里,觉得自己幸福的人只占38.4%;在健康状况不太好的人里,占61.9%;健康一般的人里占80.3%;比较健康的人则是90.4%;而非常健康的人里更是高达92.4%。

  这虽然属于人之常情、世之常理,但是笔者希望强调其背景:在21世纪的前10年中,中国人自我报告的健康状况,在总体上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2000年的时候,认为自己比较健康和非常健康的人占到66.5%,可是到了2006年却减少为61.6%,到2010年再次降低到58.1%。

  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所以健康良好日益成为人们共同追求的大目标,因此对于幸福感的作用才会如此之大。

  此外,笔者还发现一个“有悖常理”的情况:越胖的人,幸福感越强。在瘦子中觉得幸福的人占77.7%,在体重正常者中占84.6%;在超重者中占87.1%;在肥胖者中则高达89.1%。

  这种现象很可能来自中国古话说的“心宽体胖”,也就是胖子更容易知足常乐;也可能是来自老话所说的“胖就是富态”,就是说胖子代表着生活优裕;还可能是因为胖子更容易受到当今社会的非议,反而磨炼出“心静自然少忧烦”的生活态度。

  受教育程度越高 越幸福

  在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里,觉得自己幸福的人只占80.4%;初中的人增加到85.6%;高中者再增加到86.7%;而在大专者中则占到88.2%;在本科及以上的人里更是高达89.4%。

  从幸福的可能性来看,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相比,上过初中的人增加44.4%;上过高中的增加58.1%;上过大专的增加81.2%;上过本科及以上的增加104.7%。

  这表明,在中国社会文化高速发展的21世纪,那些受教育程度更高的人,由于更加可能获得各方面的资源与机会,因而各种烦恼也就会更少,直接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感。

  越富裕 越幸福

  在收入最低的人里,觉得幸福的只占81.8%;中等收入的人里占88.0%;收入最高的人里则是90.6%。也就是说,与那些收入最低的人相比,觉得自己幸福的可能性,在收入中等的人里增加61.5%;在最高收入者中则增加115.5%。

  虽然俗话说“金钱买不来幸福”,虽然很多人相信“钱多了烦恼也多”;但是在当今中国,收入高不仅仅表示物质需求更容易满足,还意味着更有可能获得声望、地位、自信与安全感,因此才会促进幸福感的提高。

  社会交往越多 越幸福

  从来也不进行社会交往的人,觉得幸福的比例仅为81.6%,一个月以上才社交一次的人里是85.0%,每个月社交两三次的人里增加到85.8%,每周都社交一次的人里增加到87.5%,每周都社交两三次的人里觉得幸福的比例则高达89.3%。这是因为,中国人格外重视亲朋好友,而且可以在社会交往中,排解或减轻自己所遭遇到的生活压力。

  婚姻美满 更幸福

  无论是单身的人还是初次结婚的人,觉得自己幸福的比例在85.1%~85.6%之间。但是同居的人却减少到81.8%;再婚的人降低到78.5%;丧偶的人再降低到72.1%;而离婚的人觉得幸福的则仅仅占67.7%。

  由此看来,当今的中国人仍然把合乎传统的婚姻状况看作自己幸福的重要来源,即使是合法的再婚、合情的同居、合理的离婚,统统都会减少他们自己的幸福感。

  人到中年 幸福少

  在18~29岁的人里,觉得自己幸福的人占到86.6%,但是在30~39岁的人里却只有83.4%,在40~49岁的人里也只占84.1%,一直到50岁以上的人里,也只不过占85.0%。

  这种情况,其实是生命周期中“中年危机”的表现之一。在30~39岁这个年龄段里,人们上有老、下有小,承载着人生中最沉重的负担,一直延续到49岁,直到儿大女大,事业有成,压力才得以缓解。因此,这种幸福感的U型结构不可避免会出现。

  离家外出 幸福低

  人口流动是21世纪中国的一大壮观社会景象。但是它在给人们带来丰厚回报的同时,也应了一句老话:“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

  在从不离家外出或外出少于一个月的人里面,觉得幸福的比例都是85.2%;可是如果外出多于6个月,那么觉得幸福的就减少到80.7%。因此,在各种流动人口中,觉得自己幸福的比例只有81.2%,可是在固定居民中却是85.1%。

  结论

  越是身体健康,自己的收入越多,受教育的程度越高,社会交往的频率越高,那么他(她)觉得自己幸福的可能性也就倾向于越高。反之,如果是人到中年、长期离家外出、经历了离婚或者丧偶,那么他(她)就越可能觉得自己不够幸福。

  21世纪的中国普通人,更多地是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体验出发,来总结自己幸福感的强弱。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宁波官方研究决定坚决不上PX项目
  • 体育FIFA金球奖23人名单公布 C罗梅西领衔
  • 娱乐大学生齐跳《江南style》致舞台坍塌(图)
  • 财经潘石屹曝王石天天给女友做红烧肉 专题
  • 科技专题:谷歌推Android 4.2及两款Nexus新品
  • 博客光绪被慈禧打落牙齿 金瓶梅美女小偷
  • 读书揭秘:与中国交战的21国军队的下场
  • 教育农村富二代公考路:崇拜有钱不如有权
  • 育儿英国6岁女童成功帮母亲接生(图)
  • 健康颈椎病是内衣带造成 过劳死十大危险信号
  • 女性重口味男色时尚大片 gaga戴雷锋帽拼人气
  • 尚品最值得买的美味利器 绅士品质007腕表
  • 星座测试同居后能结婚吗 11月星座运势
  • 收藏王刚淘古董遭挤兑 女子劫4320万元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