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宪:铁路大面积停工就是一场折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5日 12:03  新闻晨报微博

  陈宪

  日前,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东北到西南,从西北到东南,大部分铁路项目都停了。 ”据他了解,全国范围内停工的铁路项目里程在1万公里以上,其中隧道里程约占5400公里。中华铁道网在今年8月份对23个铁路建设公司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今年铁路工程建设仅有三成正常施工,处于停工、半停工和进展缓慢的占到70%。铁路项目大面积停工的现象,正在引起有关各方的焦虑与担忧。

  建铁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经济增长下滑、衰退,抑或萧条时,政府将建铁路作为刺激经济的具体手段,亦是常规之举。那么,现在的问题出在哪里呢?显然,是建铁路的摊子铺得太大,4万亿投入“铁公基”的比重过高,其中,铁路又是首当其冲。一旦发生通货膨胀,就会收缩银根,进而不可避免地出现现在的资金困局。

  大面积铁路停工直接引发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将不同程度地延长项目的施工期和投资回收期,并增加项目投资,降低项目的投资效益;其二,将发生拖欠工人工资,甚至解雇工人的情况,引发他们的不满,从而导致相关的社会问题;其三,由此还可能造成新的“三角债”,加剧资金链的紧张,造成信用关系的恶化。

  为什么在改革开放30年以后,还会发生在计划经济时期常见的现象:一旦宏观紧缩就出现项目停工的局面?这表明,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还未根本转变,投资管理体制的改革还需要深化,宏观调控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条件下,当经济下滑或衰退时,我们刺激经济的思路可能会更多样一些,增加投资是一个方面,还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消费,或更多地增加民生的转移支付,直接在最终需求的环节拉动经济复苏——如果这次4万亿不去铺那么大的铁路投资的摊子,就不可能造成今天大量停工的问题。

  在投资管理体制,尤其是政府投资管理体制方面,仍然存在计划经济的色彩,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特别是投资回收期、投资风险等的评估还不尽规范。在行政手段干预立项审批的情况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过于集中地上项目,不仅在投资时间,而且在投资领域上都过于集中,一旦发生问题,风险也就比较集中,难以化解,致使国家、铁路建设公司、银行、供应商和工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应当承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当局的宏观调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即便在遭遇这场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与经济危机时,我们的宏观调控仍然是可圈可点的。但是,深刻地检讨起来,这次宏观调控还是存在反应过度、节奏过快以及手段单一等问题。面对全球化以来复杂的世界经济和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中国经济,宏观经济当局如何把控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大局,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

  2008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不折腾”,在今年7月1日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不折腾”又再次出现在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中。这一精神和要求,需要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加以贯彻。例如,在经济建设领域,要基本杜绝开工项目特别是政府投入资本金的重大项目,立项开工后又停工的这类折腾。这对于经济的平稳运行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在我国的发展和改革都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要做到“不折腾”是不那么容易的。但是,正因为在这一时期,我们尤其要防止出现折腾,特别是大的折腾,否则,改革、发展和转型将遇到更大的困难与阻力。为此,我们要将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深化与政府自身有关的改革,以及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和政策,整合在一个框架中,通过顶层设计,破解其中的难点和重点,以期在这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执行院长)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