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一捧臭虫敲响产业转移的警钟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7日 07:36  中国青年报

  王学进

  据8月15日央视《新闻1+1》报道,约有28万吨铬渣堆放在云南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近10年尚未处理。16日,搜狐和网易两大门户网站均在图片新闻栏中刊发了一张令人惊悸的照片:一村妇手捧一把臭虫告诉记者,她所生活的兴隆村因为紧靠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而成了远近闻名的“死亡村”,每年有6至7人死于癌症,患肺癌的她只能依照偏方生吃臭虫以缓解病痛。

  癌症与铬渣污染的直接关系当然还需要进一步查实。但由上述图片看来,微博曝光的36人死于铬渣污染的消息并非一点来头都没有。单一个兴隆村,一年死6至7人,10年就是60至70人。这么严重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当地政府居然没发现。直到77只山羊死了,经媒体报道并经网络传播后,当地似乎才有所警觉。此前,不论是有村民因铬渣污染死于非命,抑或5000多吨铬渣就近非法倾倒,和28万吨铬渣仍未处理,当地政府均不明就里,迫不得已才于8月13日召开新闻通报会。

  涉事企业存在严重污染,当地环保部门就不能责令其停产?办不到,全因为,涉事企业是浙江省海宁和平化工有限公司于2003年收购的陆良化工实业有限公司建起的,对陆良来说,这是招商引资的成果;对海宁而言,这是实施产业转移的一大收获。公司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铬盐化工生产企业之一。试想,该企业能为当地增加多少GDP和地方税收?对这样的纳税大户,当地当做宝贝还来不及,哪会对其下狠手、杀手?

  这些年,陆良县为了实施“开放兴县”战略,把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什么招都用上了。除了层层签订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外,还提出坚持做到“四个不论”,即:不论哪种形式,能搞活区域经济就行;不论归谁所有,能纳税就行;不论企业大小,能解决就业就行;不论姓资姓社,能促进发展就行。于是,凡东部愿意西迁到陆良的企业均受到欢迎,即便是污染企业也照单全收,能搞活经济、能纳税就行嘛。(云南日报网2005年10月8日)

  为引得“金凤凰”来,陆良当地不仅做好“筑巢”功夫,还动足了“保巢”脑筋,出台了各种保护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这条:陆良县委、县政府对重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制度,对挂牌保护企业实行检查申报,未经县委、县政府领导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到企业进行检查、收费。这样,环保部门敢去污染企业执法检查吗?

  既有如此利好条件,各地企业趋之若鹜般地来陆良落户。浙江省海宁和平化工有限公司这只“金凤凰”飞来后,浙江雪豹集团和平化工有限公司也飞过来了。据悉,雪豹集团的引进,将把陆良县建成全国最大的铬盐生产基地。由此将会给当地环境及珠江中下游造成多大的污染危害,当地估计不足,更缺乏应对措施。

  此起铬渣污染事件敲响了产业转移的警钟。当务之急,是相关部门应在《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限制和禁止目录,控制污染转移到中西部。与此同时,完善西部地区的地方环境标准,加强招商引资的审批管理,坚持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