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题:央行升准备金暗示三大决策判断
中新社记者 贾靖峰
14日中国经济重磅消息迭出。早间国家统计局方公布高达5.5%的CPI数据,刷新34个月纪录,午后央行即出手年内第六度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步步逼近23%的市场既定准备金率高位。
最新数据显示出中国经济走势的或“涨”或“落”的“两极”——5月,中国制造业PMI、工业增加值增速、出口同比增速均在回落,然而在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共同推动下,CPI却再破新高。
由此,政策处于“两难”——银根收紧会否“超调”?政策会否松动?若以2010年1月首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计,危机后中国进入银根紧缩期已是一年又半载,准备金调整次数多达12次,还有否空间?
2011年中之际,不仅是市场“紧缩”与“松动”观点交锋最激烈的时点,相信更是货币当局谨慎观望的时期。
此时,货币政策一举一动,皆可成为市场观察决策者思路的风向标。
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专栏)14日就此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14日央行此举不但是稳健货币政策的例行步骤,更暗示当局对眼下经济状况的三大决策判断:
其一,通胀压力仍然高位,市场上看不到物价出现掉头的清晰迹象,反倒有涨价因素涌现,如大米、猪肉、饮料、日化用品等纷纷涨价,以年为单位来看,货币是通胀的主要因素。此时继续上调准备金率,可避免给通胀提供流动性的“催化剂”;
其二,央行此举,将澄清近期“政策将松动、放缓”的市场预期,传递继续收缩的信息:经济增长在回落,但是这种回落是温和的。管理通胀依然是重点。
其三,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稳健货币政策”的标志。尽管5月广义货币(M2)为15.1%,低于16%的调控目标,但今年银行理财产品集中回归表内,将对货币波动产生巨大影响,而要令社会融资总量达致平衡,准备金率亦是间接遏制因素。
就央行此举对未来市场的影响,鲁政委表示,此次上调准备金,将使得6月份货币市场流动性抽紧,市场利率还会保持高位。
若说准备金必调无疑,那么眼下,加息时间窗是否已经开启?鲁政委预计,预期经济放缓是温和的,同时物价压力仍然很大,故6至7月仍存加息可能性。
不过他认为,政策若以谨慎计,或许待到7月份二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出炉后再做定夺最佳。届时如经济回落仍然温和,则可出手加息,若经济数据超预期走低,则加息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