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 评论 > IMF总裁之位争夺战 > 正文
办公室从巴黎搬到华盛顿,这位女部长需要乘坐的不仅仅是数小时的航班,而是要翻墙:一道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候选“人墙”
文 | 王志敏
对公众人物而言,不少名声系于八字真言:床笫相欢,荣辱之间。前IMF当家人卡恩的经历再次证实了这点。他的故事尚在欧美之间以不同版本流传,舆论的风向已经从“私”转到了“公”---谁来接替卡恩呢?
众说纷纭几天后,最先“亮剑”的是一名墨西哥男人和一名法国女人。5月24日,墨西哥央行行长奥古斯丁·卡斯滕斯表示,他将参选IMF总裁。
次日,法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告,“今天,我宣布我有意参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一职。”如果她的梦想成真,那么拉加德将成为IMF有史以来首位女总裁。
资格问题
卡恩宣布辞职两天后,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IMF随即在官网上发布“基金组织执董会启动遴选基金组织下任总裁的程序”公告。这则编号为“第11/187号”的新闻发布稿,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深执董Shakour Shaalan先生的名义做了四点声明,详细标注了候选人必须具备的资格。
字面意思的标准包括:
“总裁职位的合适候选人应具有高层经济决策的卓著经历。他或她应具有出色的专业背景,已证明具备领导一个全球性机构所需的管理和外交技巧,可以是基金组织成员国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
“作为基金组织工作人员的最高领导和执董会主席,他或她应有能力为高素质、多样化和富有敬业精神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提出战略设想,并应坚定地致力于就关键的政策和体制问题建立共识,包括通过与执董会(总裁将在执董会指导下履行职责)密切协作,推进实现基金组织的各项目标。”
“他或她应被证明理解基金组织,并理解其多样化的遍及全球的成员国所面临的政策挑战。他或她应坚定推动多边合作,理解这种合作的重要性,并应被证明有能力做到客观和公正。他或她还应是一位能够有效沟通的人。 ”
限制条件再多,也没有阻止拉加德的“雄心勃勃”,因为她的背后,挤满了法国在内的众多欧洲国家。甚至连IMF眼下的代理总裁约翰·利普斯基(John Lipsky)也明确表示支持,“法国财政部长拉加德天赋过人,是一个能力超群的领导人。”
路透社在一项针对全球分析师所作的调查中,发现接受访问的56人里,有32位认为拉加德最可能接任。理由是,“她一直因在处理欧洲债务危机上的出色表现,以及在协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互冲突的诉求方面的经验而备受赞誉。”
然而,事情总不一定按照既有逻辑称心如意地发展。办公室从巴黎搬到华盛顿,这位女部长需要乘坐的不仅仅是数小时的航班,而是要翻墙:一道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候选“人墙”。
新兴市场国家的诉求
在拉加德宣布竞选的前一天,《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重要新兴市场国家联合批评欧洲,说它急于安插一位欧洲人担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一任总裁。”这些新兴市场国家发表声明说,“欧洲高层官员近期发表公开言论,大意是说总裁一职应当继续由欧洲人执掌,对此我们感到担忧。”
声明还宣称,“要让IMF拥有公信力与合法性,就应该在同成员国广泛磋商后挑选其总裁,最后任命的应当是最能胜任的人,而不管他或她是什么国籍。”
巴西财政部长曼特加和南非财政部长戈登均旗帜鲜明反对欧洲人继任。“IMF总裁一职不应限制在欧洲人中。”曼特加说。
不过新兴市场国家是否有了统一的人选,尚不能肯定。
就之前媒体筛选的人选中,来自新兴市场的有:南非前财政部长曼纽尔、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滕斯、土耳其前财长凯末尔·德尔维什、印度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席阿卢瓦利亚、巴西央行前行长阿米尼奥·弗拉加、新加坡财长尚达曼、韩国贸易协会会长司空壹,以及来自中国的IMF总裁特别顾问朱民(专栏)。
根据IMF发布的遴选公告,各国递交提名人选的截止日期是6月10日。可以预见,报名单上的人选,近日会慢慢浮出水面。
分析人士认为,“在过去十年间,世界力量格局已发生明显变化,新兴经济体正在引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权和发言权,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呼声和国际社会的共识。”
基于这样的逻辑,由一个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人担任全球金融掌门人,是与时俱进的合理要求。而对于新兴市场国家而言,问鼎IMF总裁职位,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算得上是“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位置”。
欧洲是否出尔反尔
“公平竞争”、“择优选才”这类听上去很美的原则从未在IMF历史上出现过。
设立于1945年的IMF,其总裁一职在过去的60多年里一直被欧洲人独占,其中,包括四名法国人、两名瑞典人,以及德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各一名。这也是美欧之间定下的“铁律”:世界银行行长是美国人的,欧洲人做IMF老大。
这个60多年的传统到了该打破的时候了。不光是新兴市场国家发出了挑战的声音,就连欧美国家的智库们也开始质疑。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两名研究员萨伯拉曼尼安和贝隆在一份最新的报告中直言:“欧洲人担任IMF总裁不再是神授之权,世界已经改变,那种可追溯到1945年的不成文的安排必须跟上现实的步伐,下一任IMF总裁必须择优录取,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欧洲大陆。”
但欧洲做好迎接非欧洲人的准备了吗?
五年前卡恩接过IMF总裁一职时,发出的誓言是:下次会有所不同。---这话仍在新兴市场国家耳旁萦绕,如同昨日之语一般清晰。在新兴市场国家5月23日的联合声明中,明确表示了对欧洲方面出尔反尔的担忧。
一边是身陷债务危机的老牌劲旅欧洲,一边是生机勃勃但实战经验略逊一筹的新兴市场国家,这场IMF总裁之争的拔河赛,开局的口哨已吹响。谁将是胜者,6月30日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