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持 令狐补充
内地富人没有移民,也在移民的路上,这本是一个早已存在多年的事实,最近却因为一份专业报告引起了舆论广泛的关注。4月20日,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称近60%接受调查的内地富人,都已完成投资移民或有投资移民考虑。移民行为和意向在越富有的人群中表现得越明显。比如,可投资资产在1亿元以上的富人,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而正在考虑投资移民的比例高达47%。报告还称,子女教育、保障财富安全及为退休作准备,是富人移民的主要原因。
有意思的是,从这个消息激起的反响看,公众和舆论对富豪移民潮的涌现,大都抱着理解和同情的态度。鲜见因此而发展成大规模的羡慕嫉妒恨,从而将疑问和不满与爱国元素掺和在一起,滚动着道德雷霆,将偏激情绪倾泻在富人身上。直让人疑心曾经甚嚣尘上的“仇富论”已经彻底破产了,叫人不由得感慨,时代的确在进步,大伙儿的觉悟不再停留在“有木有”的低层次上,而达到了具备基本共识的高水平了。
不过,在声称理解富人移民潮,强调理性看待投资移民的声音中,也并非没有盲点或者误区。比如,虽然许多议论都有出色的发挥,力图透过富豪移民潮这个现象,追溯其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并立足在社会的教育水平、投资环境以及财富和福利保障等制度层面,提出预防和解决问题的建言和对策。但甚少有人质疑被调查富人提供移民的主要原因的真伪,而是要么执着于就事论事,意犹未尽;要么泛泛而谈,欲言又止,似乎在刻意回避着什么。
招行和贝恩公司的这个私人财富报告,固然是讨论富人移民潮现象的基础和起点,不过即使富人移民潮现象真实无虚,也并不等于接受调查的富人愿意掏心掏肺说出移民的真实原因,众所周知,事实上,有些秃头上虱子般明摆着的原因,也不能说、不敢说乃至不屑说—显然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富人多为商人,深谙生意之道,不会寻死只会觅活。这份商业机构提供的报告,措辞之小心审慎,体现专业水准和职业操守固然是起码需求,但确保安全更是其如履薄冰的要义。
倘若将这份局限在专业领域的报告延展一下,或许有助于描绘富人移民潮之外更为广阔的社会图景。倘若进行一次遍及社会各阶层而大范围的民调,设问“假如你拥有千万可投资资产,你会考虑移民吗?”,进而再追问接受调查者要移民的原因,想必结果会比这份专业报告提供的原因更为简单明了。
回顾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移民潮,不外乎留学滞留不归、技术移民和现在的投资移民三波,其间,在国内经济发展迅猛的时间段,还掺杂着一股回归的“逆流”。可见无论顺流逆流,都能运用经济学“经济理性人”假设下的理性选择予以解释,相较于更为海量的因资产不足想移民而不得的人来说,从社会意义上以及价值观层面看,不妨认为,富人只是把握住了机遇,可以立足于财富的基础之上,借助财务自由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和自由,并在理性地深思熟虑以及情感的踌躇彷徨中选择了用脚投票,昭示他们对自己心目中和谐、幸福的认同和追求,甚至还表达了他们对故国的眷念,这一点在这份专业报告中也有明确的显示:已经投资移民的富人,半数集中在已经回归的香港。
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用大白话说,就是好鸟都要攀高枝。由此看来,去国和准备去国的富人也得算是些好鸟。这个不乏理性选择的典故,出自至圣先师孔夫子。《左传》记载,孔子游学在卫国逗留,正在考虑是否移民定居,却发现卫国可能发生权争,还有人找上门咨询他。于是马上命令牛车起驾再开移民之旅,曰:“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还产生了化解争端,维护稳定的奇效。回到当下,应当承认一个事实,相较于全球化的浪潮,富人移民潮只能算一朵小浪花,资本早就可以视国界为无物。冷静地将富人移民导致的资本流出,归类为资本逐利本性的体现,或许更明智,也更能对付前不久的一则传言:资本大鳄索罗斯,正挟巨额资金对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虎视眈眈—瞧,资本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流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