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艳春:媒体天性是质疑 首善屁股难道摸不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7日 02:59  北京晨报

  央视新闻频道《东方时空》24日晚播出了关于“中国首善”陈光标(微博 专栏)“诈捐门”事件的深度报道。《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的当事记者叶文添、方辉与陈光标就文中所列事实一一“对质”,而不少被提及的慈善机构也纷纷现身,为陈光标澄清捐款属实。陈光标对记者表示:这次自己真的感觉很受伤,“是不是要这样,出来一个打压一个?谁还敢做慈善? ”

  一向奉行高调慈善以带动更多人行善的陈光标,对质疑并不陌生,之前也都微笑面对、“大义凛然”,这次却坦承“很受伤”,究竟是什么伤到了抗压力很强的中国首善,是质疑者,是受捐者,还是其他?

  追问

  好人的屁股摸不得?

  慈善事关大爱和善良不假,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将其束缚于狭隘的道德场域中,现代慈善的发展需要配套制度的发育成长,需要经风雨见阳光,而不是仅仅沉浸在道德的自我标榜或以道德的名义将其神化。平心而论,此次“首善遭质疑”的风波恰恰凸显了当下慈善制度规范方面的短板和软肋,比如不够透明、机构名称混乱等。如果真要说谁让首善“伤心”、“委屈”,只能怪尚太稚嫩的慈善制度,只能怪当下中国还没有形成真正适合慈善家成长的土壤,至于媒体,至于那些敢于“逆大多数人意见”而提出质疑的记者,他们只是在履行自己的应有职责,只要没有蓄意扭曲失实,他们便无需因之承受道德的棒喝和谩骂。

  有些人在为陈光标辩解的时候提到了“水至清则无鱼”的观点,意即媒体不该吹毛求疵,该闭眼时要闭眼,按照他的逻辑,媒体对这么一个“大好人”提出质疑,会寒了一大批慈善家的心,让大家对慈善望而生畏。这路意见出自陈本人的自我澄清尚可,将之强加到媒体的监督报道上就显得牵强而荒谬。媒体的职责便是穷究并告知公众真相,只有这样,居于高位之人的伪善才能被揭露,不受驯服的公权力才能在阳光下运行,媒体的天性就是质疑并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相,哪怕真相让绝大多数人不如意。

  关于首善陈光标的“质疑报道”,其目的并非刻意抹黑和中伤,充其量,只是在试图呈现一个真实的陈光标,让我们明白不要将道德良善变成禁锢人性的枷锁,有意无意地将其“神化”或“圣化”。这类“扒粪报道”本身也将助益于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健全,而绝不该用“好人的屁股摸不得”般的偏见和狭隘而将之抹杀。

  王艳春

  呼吁

  受捐机构应出来作证

  作为首善,陈光标所受的质疑从未停止过。以前受质疑的,是他的捐款方式,而今受质疑的,是他的承诺。如果说对以前的质疑可以一笑了之的话,如今的质疑陈光标必须正面回应——如今的质疑已涉及他的人品。如果陈光标不能否定那些质疑,他的个人形象必将受到致命打击。果然,陈光标在自己的微博上晒起了发票和证书,并声称“98%报道不符合事实”。但对于他的声明,还是有人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那是陈光标“自说自话”。好在有记者经过详细调查,得出了“陈光标绝大部分捐赠没有问题”的结论。

  不过,在陈光标饱受质疑的时候,最应当出面、也最有发言权的,不是记者,而是接受陈光标捐赠的机构。毕竟,陈光标何时捐款、捐了多少,他们是一清二楚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当陈光标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时,他们全都沉默了;而他们的沉默,无疑给外界的质疑提供了猜想的空间。事实上,只要他们公示一下捐款记录,就可证明陈光标的清白,但他们没有。而为了核实陈光标受质疑的捐款项目,记者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关于捐款,除了中国红十字会有公示系统外,其他涉及的基金会、慈善总会都没有可供查询的捐赠公示,记者只能通过网站中每条信息去探寻每笔捐赠。如同大海捞针。

  假如慈善机构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公开所有的捐款及捐款去向,还有谁会去质疑陈光标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些慈善机构的不作为,使陈光标背上了黑锅。他们应当及时打破沉默,还陈光标一个公道。

  孙曙峦

  评判

  媒体质疑应该

  伤在信息不透明

  在当天的电视访谈中我们看到,被质疑的陈光标并没有表现出想象中的激愤,只是对央视记者拿出一个个证据,证明自己的确是受了委屈。捐款总计达到14亿多元,还受到媒体如此质疑,看完电视之后我不禁想问,伤害“中国首善”的究竟是谁?

  作为社会公众人物,陈光标应该接受媒体的质疑。但翻看媒体当初刊发的报道,笔者发现,陈光标展示的一些材料,并非只是如该报所说,“与本报报道事实存在着时间、地点、项目等方面的差异”。比如,“中国红十字网站的捐赠查询系统上查不到”,就可以说没捐赠吗?陈光标捐建的农贸市场和活动中心完全属公益性质,所有费用都不收只字不提,却报道两边的商用房每年上缴租金。如此“选择性报道”,很难说没有误导公众之嫌。

  当然,媒体的质疑的确有不严谨之处,但“中国首善”之所以受到质疑,关键就在于慈善机构的相关信息不透明,才是导致媒体“误解”的主要原因。我们看到,记者在调查陈光标慈善捐款过程中,要么是一些捐赠信息在公开的网站上查询不到,要么是有关组织和机构不回应记者的采访要求,“高调捐赠”却无法证实,媒体和公众当然有理由提出质疑。

  记得就在去年,李连杰曾公开表示,因为中国公募善款运作的不规范和不透明,致使他所建立的“壹基金”面临日益严重的发展困境。而之前发生的一些明星“诈捐”事件,大都是网友对相关信息遍寻无果,公开质疑之后才得到相关机构的证实。如果所有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还有哪位记者或网友 “无事生非”呢?媒体的不实报道应该反思,但不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不改变,伤害了“中国首善”之后,还会伤害更多的慈善,还有慈善事业本身。

  高君波

  观察

  陈光标可以更高调

  可以看得出,陈光标很委屈!因为行善受到了媒体的质疑,这让陈光标很受伤。不过,随着一些事实被澄清,让公众看到了真相,而一些慈善机构也纷纷出来为陈光标作证,这说明,对于陈光标的慈善,还是得到大家支持的!因此,一向喜欢高调行善的陈光标,完全可以不必气馁,而是应该挺起胸膛,以此为契机,将自己的高调行善进行到底!

  陈光标高调行善的方式确实引起了一些舆论的质疑,这对陈光标来说,既是一种干扰,也是一种打击。中国的慈善事业,一直很“低调”。而陈光标一出来就高调行善,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多人对其方式表示不理解,甚至怀疑其用心,这都可以理解,因为我们还没有形成高调行善的大环境。

  面对《中国经营报》的质疑,陈光标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进行辩解,这说明,陈光标还是有底气的,在慈善事业上,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俗话说,道理越辩越明,事实越厘越清。媒体的报道,可以帮助厘清事情真相,还公众一个知情权。因此,对于媒体的报道和质疑,陈光标应该敢于面对和接受,只要不是恶意诽谤,媒体的报道,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也没有什么可指责的。正如当事记者所言的那样:慈善应当禁得起拷问。

  那么,陈光标是不是可以将这场质疑风波,当作又一次炒作慈善的好机会呢?只要行得正站得直,就不要怕被质疑,只要真心做慈善,就不要怕被报道,只要不做亏心事,高调行善的陈光标,今后完全可以更高调!

  池墨

  ■建议

  《慈善法》应尽快出台

  山东正义阳光律师事务所徐文丽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陈光标诈捐事件看出,我国的慈善事业缺乏足够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这就伤害了一些慈善捐赠者的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质疑,对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是不利的。中国的现代慈善事业目前仅处于初级阶段,虽有几个关于公益慈善方面的条例,但《慈善法》至今还未出台,针对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不足,国家有必要尽快出台《慈善法》。

  国家要通过制定《慈善法》,明确慈善组织应当享受的税收优惠和对慈善财产依法进行管理使用的权利保障机制,解决行政干预慈善法律关系、损害慈善组织和捐款人权益的问题。

  中顾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