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光标式慈善何以令人纠结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22日 13:39  深圳晚报

  晏扬

  近日,“中国首善”陈光标(微博)在云南盈江地震灾区向两个寨子的群众发放救灾款,每人200元。不过,他在派钱后与村民举钱合影的照片在网上引发争议,陈的慈善行为被定义为“暴力慈善”。

  笔者本人对陈光标先生充满敬意。高调也好,炒作也罢,陈光标毕竟是在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做善事,毕竟让无数穷人或灾民得到了救济,在中国慈善事业尚显贫弱、多数富人尚不懂回报社会的现实背景下,陈光标的善举显得难能可贵。但毋庸讳言,我对陈先生的敬意也在发生变化——如果说汶川大地震后的陈光标让人敬佩得特别纯粹,现在的陈光标则让人敬佩得特别纠结。他扶贫助弱的情怀令人感佩,但他拿出的真金白银却越来越像“嗟来之食”。人们希望更多贫困人群受到救济,但却不希望他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人们希望中国慈善事业获得大发展,但却不希望依赖“暴力慈善”的方式。

  慈善本是至善至美的行为,很多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暴力慈善”无论如何算不上一个褒义词。当温情脉脉的慈善与寒光闪闪的“暴力”联系在一起,慈善的声誉会不会因此受到损害,显然值得关注。而“暴力慈善”是否有助于中国慈善事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这同样是一个问题。如果陈光标先生在高调慈善的同时能够更加注意方式方法,在扶贫助困的同时能够更加尊重受助者的人格尊严,那么这样的慈善行为无疑更具号召力。

  在某种意义上,贫困人群之贫困,一在于物质贫困,二在于精神贫困——缺少社会尊严,人格不被尊重。中国人向来有“人穷志不穷”的精神传统,即使物质贫困,也在意面子和尊严。而“暴力慈善”在缓解穷人物质贫困的同时,却让他们进一步陷于精神贫困,这是否有悖慈善的本义?

  有网友说,“我们看不惯陈光标凌驾于别人尊严之上的行善,我们也不能忽视穷人拿到200元之后感动的泪水”。这话说得好,也道出了陈光标式慈善最令人纠结之处。我们一方面对陈光标式慈善颇有微辞,希望他能够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感叹有那么多贫困人群急需救助,不管何种方式的慈善对他们而言都是雨露甘霖。我们一方面笃定地认为尊重受助者人格尊严是慈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怀疑,这样的要求之于当下现实是否过于高调。

  说到底,陈光标式的慈善之所以令人纠结,在于中国慈善事业过于贫弱,只有我们的慈善事业足够繁荣,慈善的人性化关怀才能进一步凸显,行善者和受助者才会更加注重人格尊严,只有到那时,慈善才能还原其纯粹的面目。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