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瘦肉精重出江湖消费者防不胜防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7日 04:32  京华时报

   为什么瘦肉精这类有毒有害的物质,总是不能从百姓餐桌上绝迹呢?吃的喝的这么多,哪一样如果都要防,百姓又怎么防得过来,怎么可能不着道呢?

   几年前为祸百姓的瘦肉精重出江湖,再次让人胆战心惊。3月15日,央视曝光《“健美猪”真相》后,许多人第一件事便是检查冰箱中近期买的猪肉的肥肉有多厚,并在记忆中搜寻有没有买过那种肥肉极薄的“瘦肉精”肉。

   生活还有更多的防不胜防。你吃过饭店,却无法知道饭店采购猪肉是否也会这么细心辨别。孩子们包括我的孩子在内,是双汇火腿肠这个知名品牌的忠实消费者。尽管有“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标语、条例、要求,但“瘦肉精”不在检测之列;而且采购人员专挑那种被瘦肉精喂养出来的“健美猪”。

   为什么瘦肉精这类有毒有害的物质,总是不能从百姓餐桌上绝迹呢?吃的喝的这么多,哪一样如果都要防,百姓又怎么防得过来,怎么可能不着道呢?食品安全的网谁来织、怎么织才能真正让百姓放心、安心、不胆战心惊呢?

   在食品链条上,尽管环节众多、各有不同,但大体分为生产、监管、消费三个层面。生产者是放心食品的源头,必须严格监管和惩处,才可能不致为恶。但实事求是地说,对它们的监管多有不易。就以养猪为例,生产企业和个人放不放瘦肉精,你就是24小时盯着也未必能发现。在这个意义上,确保食品安全的重任,就更多地落在监管和消费层面上。

   原本只要监管机制正常,就很容易查出瘦肉精。遗憾的是,监管部门失职,甚至变成了一种坐地收银的关卡。有的监管人员只管收钱,根本不检测,甚至帮着作假,用人尿代替猪尿检测。收了钱,盖上合格大印,瘦肉精猪便流向了消费层面的各个毛细血管。监管这个最重要的关隘一失,百姓食品安全的最重要屏障就没有了。

   失去监管屏障,我们原本还可以靠消费终端的企业自律、个人提防。但客观地说,普通消费者不是专家、行家,这种提防太有限。把消费者逼成专家、行家,是一种悲哀。对消费者来说,企业自律,便是放心食品的最后一道屏障。就猪肉而言,就是批发、零售企业和再加工、深加工企业重品牌、讲信誉,把瘦肉精拒之门外,卖给顾客的都是信得过的肉。这就是为什么消费者买肉一般不上小摊而进大超市、不买无名品牌而挑大品牌买的缘故。然而,双汇这样的大品牌也不可信,消费者还敢信谁?

   监管虚设、企业无良,瘦肉精焉能不流毒?如果连吃的东西,都这不能放心,那不能放心,还谈什么幸福?

   本报特约评论员陈家兴

> 相关专题: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