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经济导报:中国沾不上骆家辉的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 22:58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其商务部部长骆家辉出任新一任驻华大使后,美国舆论一片叫好声,中国民间舆论却不大兴奋。这倒是个有意思的现象。

  美国人看好骆家辉,是期望他能利用华裔背景、在中国人脉很广的优势,为美国企业进入中国扫清道路,并协调美中共同处理国际间的其他重大问题。同时,骆家辉担任驻华大使,还承载了奥巴马莫大的希望,有很深的美国国内政治考量。

  奥巴马上任以来,在墨西哥湾漏油、美国医改、保障就业、振兴美国经济等方面,并没有展现出原先人们所期望的雷厉风行的改革者形象,多少令美国人有点失望。去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国家出口倡议”,提出在5年内使美国出口翻一番,并在美国国内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的目标。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目标。如果能够实现,奥巴马就会一扫“无所作为”的形象,并成为美国的英雄。为此,奥巴马还设立总统出口委员会,推动美国出口和就业。

  骆家辉作为美国商务部部长,是执行奥巴马战略的最重要内阁成员之一。他公布了“国家出口计划”细节,称美政府将对出口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强负责出口的内阁部门之间的协同。他介绍,目前美国3000万家企业中只有不到1%从事出口业务,而在出口企业当中,约58%的企业只出口到一个市场,通常是加拿大或墨西哥。他认为,仅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出口仍有很大潜力可挖。到哪里挖呢?到中国。

  骆家辉由商务部长改任驻华大使,看似“降了”,实则由“策划人”直接走上了前台,亲自经营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其重要性反而提高了。

  华裔任美国驻华大使,除了可能使中美交流稍微顺畅一点外,对中国而言并没有多少实际利益;相反,我们甚至要警惕中国利益在“温情脉脉”的交往中受到损害。

  最无可辩驳的逻辑是,骆家辉是美国人,受美国总统指派,是美国驻华大使,代表的是美国利益,指望骆家辉对中国多“照顾”,根本不切实际。更要命的是,骆家辉的华裔背景会使他在对华交往中竭力避免给人留下“亲华”的印象,甚至成为对华强硬的斗士。

  当然,事情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骆家辉任美国驻华大使,赶的时机不错,他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

  与美国拼命扩大出口的经济增长目标不同,中国今年乃至“十二五”的主要经济战略是努力实现“消费拉动为主”。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促进从最不发达国家和主要顺差来源国增加进口,逐步改善贸易不平衡状况,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其中,“主要顺差来源国”指的就是美国。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去年中国1800多亿元的贸易顺差,99%就是和美国的顺差。这样,“增加从主要顺差来源国进口”实际就是增加从美国进口。这对美国来说是重大利好,骆家辉完全有可能为奥巴马从中国捧回一块大蛋糕。

  但利益是相互的。骆家辉需要推动美国放宽对出口中国高技术产品的限制,并且取得实质性进展。否则,中国不可能单方面给予利益让渡———不管他的祖上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只有秉持“互惠互利”的原则行事,使中美各取所需,都有获利,骆家辉那张英俊的华人脸庞才会让中国人感到友好而亲切。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