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煤炭峰值到来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1日 14:40  《能源》

  美国能源学者预测,世界煤炭资源储量并没有预测中那么乐观,廉价煤炭时代已然开始终结。

  文|崔守军

  最近,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著名能源学者理查德·海因伯格(Richard Heinberg)和戴维·弗里德雷(David Fridley)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廉价煤炭的终结》的文章,认为在未来20年煤炭的产量会达到峰值,煤炭资源将比我们预期的时间更早地枯竭,依赖廉价煤炭的能源政策是没有未来的。文章引起了能源学界的关注,对中国这样的煤炭消费大国来说更具有预警意义。

  峰值理论肇始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Hubbert)的石油资源“钟形曲线”规律。所谓石油峰值,是指世界石油产量达到至高点。峰值点的到达预示着“后石油”时代的开启,石油的开采的难度将愈来愈大。对于这一问题,国内外的学术界和各种组织机构都展开了激烈争论。

  峰值理论的乐观派以国际能源署(IEA)为代表,国际能源署一直否认石油峰值的存在,认为峰值遥不可及,不必为此而担忧。在其公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8》中指出世界石油和天然气并不短缺,足够满足2030年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的需求。在2008年,国际能源署的一些预测数据也让人很乐观,它认为到2030年最终可开采的常规石油资源,包括已发现油田的探明储量、增量储量以及待发现的石油储量,在315万亿桶左右。也就是说,世界石油供给基本无忧。世界石油生产在未来近20年时间内,会保持波浪式稳定状态,产量下降不会早于2030年,甚至可能在2050年以后。

  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向乐观的国际能源署在最新公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0》中突然笔锋逆转,对世界能源供给的未来变得悲观起来,首次承认“石油峰值”,并态度鲜明地指出,根据自己的统计数据,世界常规石油的开采早在2006年就已经达到峰值。

  报告认为,到2035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油田将枯竭,目前全球现存油田的产量到2035年将降低到目前产量的五分之一,并且未来石油价格将攀升到三位数。到2035年,剩余80%的石油产量要来自新的油田,而这些油田目前不是未开发就是未发现,未来新油田将在2035年石油供给中占到大比重份额,这无疑使石油勘探行业在未来25年面临巨大挑战。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对比国际能源署对石油峰值前后截然不同判断后,我们有必要保持一份清醒,深入分析一下前面两位学者提及到的煤炭峰值的合理性和判断依据,避免战略误判。我们不禁要问:煤炭峰值什么时候会到来呢?

  峰值理论令人信服的一个重要的逻辑基石就是生命周期原理,即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注定要遵循“发生—发展—兴盛—衰减—消亡”的规律,无一例外。有茁壮成长期,必然就有衰减消亡期,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定律,化石资源也难逃规律。

  海因伯格和弗里德雷认为,世界煤炭资源储量并没有预测中那么乐观,廉价煤炭时代已然开始终结。他们的一个基本判断依据是在1990年到2010年的20年中,全球煤炭储量数据预测失真,煤炭供应量实际呈现递减趋势,而煤炭消耗量则呈现递增趋势。例如,德国和南非在过去的5年中,把煤炭探明储量的预测估值降低了三分之一,因为它们发现事实上此前许多预测的煤炭探明储量由于煤炭开采成本高昂而难以开采。这说明技术进步带来的储量增长不足以抵消储量下降,储量减小又使得产量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

  海因伯格和弗里德雷的判断,借用“勘探开发的投资回报值”(Energy Return On Investment )来分析也是很有道理的。所谓“勘探开发的投资回报值”,是指能源生产过程中能源产出与能源消耗的比值,实质上是净能量分析系统中的一种技术手段。“勘探开发的投资回报值”主要受资源的消耗程度和技术进步的影响。资源的消耗会使得回报值变小 , 而技术的进步会使得它变大。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带来的储量增长不足以抵消储量下降,储量减小又使得产量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比较油气和煤炭的数值,油气的回报值下降最为迅速,这预示着油气峰值将早于煤炭而到来。而油气峰值的提早到来,又会使得人们对煤炭的需求增长,进一步加剧煤炭资源的消耗,助推了煤炭峰值的到来。

  此外,国际上有关煤炭价格的预测数据也是难以让人信服的。以石油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国际上对2010年原油价格的预测值只相当于真实价格的三分之一。因此,对达到峰值时代的对石油和煤炭资源来说,它们的问题并非是即将枯竭,而是在达到峰值后资源价格将会持续攀升,呈现高位震荡态势。煤炭消费地与供给地之间的地域不均衡也是影响煤炭价格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全球煤炭需求相对稳定,但中国需求增速过快,中国煤炭产量难以满足自己需求,只能从澳大利亚和美国等地进口煤炭,煤炭的进出口贸易会促使煤炭价格高企。

  全球煤炭储量的85%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南非这六个国家。然而,这些国家的煤炭数据大多陈旧,中国煤炭的已探明储量数据,自1992年就没有改变过,且目前正以每年1.9%的速率消耗。美国煤炭储量占世界四分之一,是全球煤炭储量最大的国家,但它的数据是在1974年公布的,之后并未更新。况且其高质量的(无烟煤和烟煤)煤炭产量高峰也早在1990年已经过去,剩下的大部分是质量较低、含硫较高。

  能源观察组织(Energy Watch Group)在2007年公布的“煤炭资源与未来”的报告显示,全球煤炭储量在过去的20年里一直下降,全球煤炭的储量形势非常严峻,2005年较1980年下降约50% ,从10万亿煤当量下降到4.5万亿煤当量。该报告同时指出,无论是全球公布的还是国家公布的煤炭数据,均不具有可靠性,很多全球煤炭资源储量数据都过于夸大。该机构也预测,全球煤炭峰值会在 2025 年左右到来,而中国的煤炭峰值在2015年就会到来。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9》显示,200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0.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比例为:煤炭70.1%、石油18.7%、天然气3.85%、其他(水电、核电、风电)7.35%。尽管中国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包括核电也可以加快建设,但是如果“十二五”期间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收效,不能有效并入电网,那么煤炭仍将占到整个一次能源的很高比重,煤炭的供应保障难度会加大。

  2009年我国煤炭生产量达到30亿吨,但中国仍净进口了1亿吨,占到全球煤炭贸易量的八分之一,中国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而2010年进口则超过了2亿吨。《纽约时报》评价说,由于经济衰退和出于对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的担忧,发达国家纷纷关闭或者限制以煤炭为能源的火力发电厂;然而,煤炭在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中国从美国进口煤炭正在激增,据美国能源署的数据,2009年美国输华煤炭只有0.27万吨,进入2010年,仅上半年中国就从美国买走290万吨煤炭,增幅之高,让人惊叹。

  鉴于我国未来诸多能源政策的决策都是建立在煤炭价格低廉的命题之上的,一旦煤炭价格居高不下,将会对国家经济发展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我国能源部门应当及时更新能源探明储量报告,居安思危,谨防随着未来煤炭进口的增加,遭遇国际市场抬价之虞,未雨绸缪,不重蹈铁矿石的覆辙。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