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在将菜价推向最后疯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9日 09:53  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本报记者跟踪黄瓜从批发到零售的全过程,探寻“门前过三关,菜价翻一番”真相

  从山东寿光到山西太原,一车蔬菜历经千里颠簸,价格可算是波澜不惊,每斤加价不过两三毛钱。然而,从进了一级批发商——蔬菜批发市场的门,到转入二级批发商的手里,再到零售市场的菜摊,蔬菜过完这三道关,上了市民餐桌时,价格就迅速“野蛮上涨”,最少翻了一番。

  这就是广受诟病的蔬菜 “最后一公里”现象!

  本月15日,商务部通报最新的蔬菜价格统计数据显示,11月上旬,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同比上涨了62.4%。数据一出,有关蔬菜价格飙涨不落的玄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最后一公里”作为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推手亦成为众矢之的。国家发改委近日表示将联合相关部门治理蔬菜“最后一公里”问题。

  11月16日至17日,本报记者特意选取黄瓜这一百姓一日三餐食用频率较高的普通蔬菜。在省城太原跟踪其“最后一公里”的行程,经过三道关的流通过程,亲眼目睹了1斤黄瓜 “最后的疯涨”是如何完成的。

  ■走访

  第一关:批发市场

  11月16日下午4点23分,太原市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一辆挂着山东牌照的运输车,满载蔬菜缓缓驶向市场大门。每年的冬春季节,山西省内的本地产蔬菜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大量蔬菜需要从外地调运。其中,山东蔬菜占到了市场供应量的一半以上。这车菜就是从山东寿光长途跋涉一千多里来的。

  看见自己的运菜车回来,批发商李师傅快步迎了上去。在市场大门口的地磅前,这车菜需要过磅称重,然后按照菜的重量向市场缴纳税费。这车菜总重4万斤,按照1万斤货物收取200元费用的标准,这车菜收取的费用是800元。进入市场之后,运菜车驶入了1号蔬菜交易大棚,在大棚中间的一个车位停了下来。在这个车位停一天,需要缴纳一天的停车费。按照规定,一辆车的停车费用是每天200元。但这些车位大多被私人包租了,货主要想停车,往往需要再加价100元。因此,李师傅的这车菜一进市场,成本就增加了1100元。

  此时,陆续有外地来的运菜车辆进入市场,整个市场在安静了一下午后,逐渐热闹起来。一看自家的运菜车回来了,4个装卸工迅速围拢了过来,揭开车顶上的苫盖物,开始从车上搬运货物。每个装卸工的劳务费是80元,4人共需320元,“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李师傅说。此时,这车菜的成本增加额已经有1420元。

  当装卸工把一筐筐菜卸下后,记者看到,里面的菜品可谓琳琅满目。西红柿、黄瓜、青椒、尖椒、豆角等,一应俱全。李师傅告诉记者,以黄瓜为例,太原市场上的黄瓜分三个等级,一等黄瓜是山东黄瓜,二等黄瓜是河北黄瓜,三等黄瓜是山西的地产黄瓜。他车上拉的黄瓜是一等品,地头收购价是1斤1.4元,一路上各项费用加价下来,进入市场前,1斤黄瓜的成本价为1.5元,进入市场后,1斤黄瓜的成本价接近1.55元。

  第二关:二级批发商

  11月16日夜里11点45分,闹钟响起,城东利民果菜批发市场的蔬菜批发商要师傅急忙起了床,穿好衣服,开上自己的小型卡车,向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驶去。

  与此同时,一大批和要师傅一样的蔬菜批发商,从分布在太原各个城区的蔬菜二级批发市场出发,向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聚集。他们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工作时间往往从前一日晚的10点至次日上午的10点。早饭和午饭,一般是合并到一起吃。睡觉时间也与众不同,午饭后到晚饭前为第一觉,晚饭后到夜里10点左右是第二觉。

  要师傅到了河西农产品批发市场,已是半夜12点多。此时,正是整个市场交易最活跃的时候,市场内并不明亮的灯光下,人流车流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葱头、韭菜、芹菜、尖椒、青椒、茴子白、黄瓜、菠菜、香菜、白萝卜、西红柿……品种不少,但要师傅每样只要了四五百斤,因为他的小型卡车的荷载重量只有3吨。

  在李师傅的大货车旁,他选购了西红柿500斤,黄瓜500斤,青椒和尖椒各300斤。随后,他又在其他几家批发商手里,选购了另外几种菜品。所有的菜加起来一共5000斤。到所有的事情办完,已经凌晨2点半。

  由于他的小货车不能在蔬菜交易大棚里穿梭,所以他雇了两个脚蹬三轮车,负责帮他把菜从交易大棚里拉到棚外的小货车上。一共拉了11趟,一趟5元钱,这笔开支共55元。装好货后,出河西菜市场,需要交10元的管理费。来回的油费需要30元。进城东利民菜市场时,需要过地磅,1吨收取15元的管理费,他拉了2.5吨,交了37.5元。

  要师傅在城东利民市场的摊位离地磅不远,摊位面积有30多平方米,每个月向市场缴纳管理费1130元。摊位每个月需花费的电费是30元。他和妻子在市场内租的房子月租200元,水电煤气费需要100元。他长期雇佣一个装卸工,装卸一次需支付30元。还有塑料包装袋的费用,一把6元钱,共28个袋子,合一个袋子2毛1分钱。

  除了这些费用,他还必须把蔬菜的损耗加进菜价里。冬天的菜,很容易就冻了,一冻了就不好卖了。“比如今天的芹菜,1斤1.6元进回来,卖不完就必须折价处理。”

  各种各样的费用加下来,1斤黄瓜的成本将近1.8元。

  要师傅最后决定,以2元1斤的价格往外批发这批黄瓜。

  第三关:零售菜摊

  11月17日凌晨4点半,大东关附近一家菜市场,菜摊老板张师傅起床了。无论春夏秋冬,每天这个时候,他都准点向城东利民果菜批发市场出发。到达批发市场时,已经5点多,天还没有亮,但整个菜市场的交易已经开始。此时,在城东附近零售摊点卖菜的众多摊主都聚集在了这里,开始了他们一天的营生。

  最终,张师傅买了800多斤菜。黄瓜、茄子、青椒、尖椒都是从要师傅处购买。其中,黄瓜买了1箱子,大约50斤。他雇了一辆农用三轮车,花了20元的运费,将这些菜送回了他的摊点。

  张师傅的摊点大约40平方米,每月须缴纳市场管理费750元,电费200元,为了不把菜冻坏,他在菜摊里特意生了一个炉子,每天需要10多元钱的炭钱。他和妻子两个人忙不过来,雇了一个帮忙的,一个月的工资是1500元。他告诉记者,每天卖800斤蔬菜,损耗能达到100斤。比如茴子白、白菜、大葱,人们总要把边叶扔掉,青菜、菠菜、油麦菜等绿叶菜水分蒸发量特别大,而茄子、黄瓜等菜一旦遇到挤压,就容易坏掉。这些损耗也都要算到菜价里。

  张师傅粗略地估摸了一下,他一天的费用将近300元,按一天卖800斤菜计算,各种成本摊到一斤菜里的费用近0.4元。因此,黄瓜到了他的手里,成本为1斤2.2元。

  因此,张师傅决定,1斤黄瓜的零售价为3元。

  11月17日上午10时,张师傅菜摊前,家住红沟路的市民贾女士过来问了问黄瓜的价格之后,转身离开了,在该市场,记者在张师傅的摊位前观察了近半个小时,前后仅有几位顾客询问黄瓜价格,其中两人选择购买了黄瓜,而且分别买了一根、两根,多数市民则和贾女士的反应一致,问完价格后就头也不回地走开了。

  贾女士讲,黄瓜价格便宜的时候,她经常会买些回去调凉菜或生吃,但自从价格涨到3元一斤后,她家就再也没有买过黄瓜了。

  ■分析

  菜价翻番后的利润分成

  两天的时间,记者紧紧追随来自山东寿光的黄瓜,一直从批发市场追踪到了百姓餐桌。经历三道关口,层层加价。从进入一级批发市场前的1.5元1斤,到最终被消费者以3元1斤买走,1斤黄瓜的价格整整上涨了1倍。正所谓“门前三道关,菜价翻一番”。

  那么在增长了1倍的菜价中,三级菜商是如何分配利润的?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一级批发市场上,黄瓜的成本价达到了1.55元1斤,批发商最终以1.6元的价格售出,利润为0.05元。在二级批发市场上,1斤黄瓜的成本将近1.8元,批发商以2元1斤的价格往外批发,利润为0.2元。在零售摊点上,1斤黄瓜的成本达到2.2元,售价为3元,利润为0.8元。

  也就是说,除去因各项费用造成的合理加价外,各级菜商在1斤黄瓜的身上总共赚取了1.05元,占黄瓜价格上涨额度的65%。其中,一级批发环节占的比例为5%;二级批发环节占的比例为20%;零售环节的比例为75%。也就是说,1.05元的利润,不到一成被一级批发商获取,两成被二级批发商获取,超过七成的利润被零售商获得。

  ■调查

  “最后一公里”监管是空白

  连日来的采访,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在蔬菜贩运环节中的任何一级菜商,其辛苦和劳碌都非常人能够理解。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菜价三级跳的难题,依然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难题。

  省农业厅蔬菜办主任秦潮常年关注农产品价格变化。对于“最后一公里”现象,秦主任表示,蔬菜总产量减少是主要原因,中间环节太多直接导致了价格翻番。他进一步分析,从产地到销售地,只是众多环节中的一环,虽然距离远,但各项成本投入较少,而到了销售地后,就要经过大型集散市场、中小型批发市场、销售网点、小商贩等众多环节,而这样的每一环节都要加入诸如水电费、管理费、摊位费、人工费等实际费用,并且这些费用要最终归入到菜价当中,引起连锁反应。至于农业部门,除了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和政策支持外,还没有权力对蔬菜价格进行干预。

  省物价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物价部门除了会定期对蔬菜价格进行动态分析监测外,并不会对蔬菜的价格做出干涉,目前市场上95%的商品价格是放开的,其涨落完全根据供求关系由市场调节,只有5%的商品需要政府定价,而蔬菜价格“最后一公里”现象恰恰是一种市场行为。

  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处相关负责人认为,蔬菜价格高涨首先源于地头价格的反弹,加之运输环节费用支出增加、人员、管理等成本以及蔬菜自身在销售地损耗增加、浪费等原因,导致了“最后一公里”现象的出现。至于各环节如何利润分成、价格叠加,目前也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撑。由于商务部门只是在鼓励流通企业健康发展、规范企业加强质量管理等方面负有责任,对目前蔬菜价格变化尚无法进行调控。不过,该负责人透露,下一步,我省商务部门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首次开展耐储存、易运输类蔬菜的储备工作,必要时会投放市场、平抑物价,具体工作将由市级政府组织实施。

  最终,李师傅决定将这些黄瓜以1.6元的批发价出售。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兰玲 王普荣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