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囤地屡禁不止 期待问责风暴成调控利器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6日 19:22  新华网

  对刘佳来说,一次次的“土地清查风暴”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作为河北某市政府办公室负责人员,从今年年初开始,刘佳就开始接待上面来的大大小小的土地督察人员。“感觉今年更频繁,力度也比较大。”刘佳说。

  但刘佳也没有太多的担心,“无须大惊小怪,也就是走走形式吧。”刘佳清楚地记得,从1995年开始,已经进行了四次土地调控。但地方政府应付这样的检查一向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经常说问责,还真没看到哪个领导被问责。”刘佳说。

  “有关部门曾宣称,对闲置土地‘7月督察,8月约谈,9月问责’,而今问责却不见动静。”近日,谈起当前的“囤地”现象,一位地产评论人士陈重对记者说。

  他的话是有所指的,国土资源部今年6月曾公布对闲置土地处理“7月督察,8月约谈,9月问责”的时间表。今年“国庆”前夕,国土资源部等三部委决定,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然而,“问责”到现在还没有实行,开发商大肆囤地的消息却再次刺激民众敏感的神经。据近日《中国经济周刊》报道,目前仅125家内地上市房企就手握高达近4亿平方米的未开发土地量。而20家香港上市房企拥有的土地储量更是高达4.2642亿平方米!也就是说,中国上市房企囤地逾8亿平方米。而从2000—2009年间,全国房企10年囤地总量更高达12亿平方米,足够1.2亿人居住。

  囤地现象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这些年,有关部门接连出台政策法规,三令五申遏制开发商大肆囤地,但很多开发商依然我行我素,囤地行为普遍存在。

  “房价已经让普通居民承受不起。如果只是走形式,如果对土地方面的违规行为不能严肃追究责任,将问责制贯彻到底,那么调控措施真的要失信于民。”近日,某地一位土地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打击囤地变成“狼来了”

  “囤积土地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最严重的问题。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对记者说。

  潘石屹表示,每年国土管理部门都要重申,两年不开发的土地要无偿收回,一年不开发的土地要收闲置费。

  “但这些政策从来没有很好地执行,使开发商胆子越来越大,囤积土地的量越来越多。”潘石屹对记者说。

  潘石屹认为,开发商和资本市场对政府的这项政策及其执行,都认为是又一次“狼来了”而已。“今年国土管理部门又说要做重大的、最严厉的土地检查,但现在看来还是不了了之,又成了一次‘狼来了’。”

  在众多的业内人士看来,所谓的打击囤地,并没有真的形成实际行动,导致开发商根本不在乎政府的吆喝,不在乎政策的权威。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有媒体报道称,泛海建设囤地6年获利200多亿元,赚取暴利。然而,时至今日,被国土部点名的“泛海建设、新世界北京项目”已经开工。

  “泛海建设并没有因此受到额外的处罚,而是通过‘规划调整’成功规避了政府查处,不存在被政府收回的风险。”陈重说。

  在陈重看来,在现实中,国土部门的查处动作显得“雷声大雨点小”,这源于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

  “一旦有地方政府身影插入其中,一切就变得‘都不好办了’。而且,60%的闲置土地都戴着‘政府原因’的帽子。”陈重说。

  正因为如此,一道道调控政令下发,而房价却总神奇地近乎毫发无损,房企屯地是重要原因。

  “这不是一个部委就可以完成的重任。”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表示,打击囤地土地,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多个部委的配合。

  央企“退出”:只退骨头不退肉

  记者注意到,在此前国土部公布的闲置土地名单中,多家央企旗下项目涉及土地闲置,包括中石油、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烟草、中房集团、南方航空等。央企囤地,这是让国土部更感头疼的地方。

  而在此之前的3月18日,国资委正式发文,为了把央企的注意力集中到主业上来,勒令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旗下房地产业务,并定下了15日的上报期限。

  “然而,自‘清退令’发布以来,央企退出地产业务进展缓慢,有些央企甚至根本就没有动作。”陈重介绍说。

  为陈重的话做注解的是,6月份以来,16家房地产央企在土地市场上疯狂拿地,据不完全统计,仅6月29日到7月1日之间的短短3天,首开股份北辰实业中国铁建、华侨城等国企在贵阳、北京、广州、天津等城市拿地,金额合计约130亿元。

  “即使一些选择退出的央企,也只退骨头不退肉。好的项目想办法藏着掖着,有瑕疵的项目拿出来挂牌,当然没有什么企业愿意接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房地产企业总裁对记者说。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在北京、上海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地产项目的央企接近20家,但成功转让的却只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北京金中都置业公司和中石油北京都市圣景地产公司两个项目。

  “房地产‘油水多’,一些央企在退出房地产业务上当然是能拖则拖,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夸大退出的难度,为自身找客观理由。”陈重分析说。

  而在另一方面,陈重也认为,央企退出房地产并非单纯的交接那么简单,简单剥离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

  “如果不动真格,央企退出房地产可能会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陈重说。

  期待“问责风暴”

  记者了解到,2007年,监察部、国土部等四部门发布了《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15号令),并于次年6月起施行。15号令中提出的问责方式为纪律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这对地方政府来说,显然具有更大的威慑力。

  但是,事实并不如预想的那么乐观。尽管此前国土部多次表示,今年要严格按15号令对土地违法实施问责。按此前部署,7月督察,8月约谈,9月问责,10月查完,但时至今日违法问责却没有实施。业界对此唏嘘不已。

  “媒体频繁报出的囤地的问题,为什么没听到有被问责的呢?”陈重说。在他看来,最怕的是,当初高调宣扬的问责最后无疾而终,而这无疑是“失信于民”。

  而近日,徐绍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明确表示,土地违法问责目前正在进行数据审核确认工作,国土部不会爽约,年内将严格问责。

  “估计要在11月份,最晚在12月份,年内是肯定要完成的,不会爽约。”徐绍史迟来的表态,迎来赞叹声的同时更多还夹杂着质疑声。

  事实上,国土部9个土地督察局最近选择了77个重点城市,从土地的审批、征转、出让、开发一直到它的抵押融资,与土地相关的链条进行督察。

  “一夜之间,各地风声鹤唳。相信问责制将起到切实的作用。”一位国土系统的官员告诉记者。

  “政策好,不怕等,关键是要真正的落到实处。”陈重说。

  在他看来,闲置土地清理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12亿平方米中,即使只有10%的闲置土地被收回,对市场也会造成很大的震撼。结果就是增加市场上住房的供应量,房价下跌也就顺理成章了。

  牛建宏(来源:人民政协网)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