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明超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副总经理
国美之争触动了企业老板与职业经理人之间信任问题的神经,还带给更多企业老板反思企业危难时部下是否会“背叛”的担忧。
陈晓将永乐卖给黄光裕之后并任国美CEO之后,陈晓实际上由一个创业者变成了一个职业经理人。但是,陈晓本身是在2006年永乐遭遇了资本危机的时候卖给国美后进入国美的。黄光裕收购永乐之后,还给予了陈晓充分的信任,不仅留任CEO,当黄光裕入狱之后,黄也将整个国美托付给了陈晓。但是陈晓却在黄光裕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情况下,发起了对国美控制权的争夺。这已经逾越了作为职业经理人基本的道德底线,从这个角度来看,陈晓是对黄光裕信任的背叛者,必然导致道德层面的谴责。
事实上,陈晓并不甘于做一个纯粹的职业经理人,而依然怀有创业者的梦想和“老板情结”,这从其与引入贝恩资本协议中对管理层绑定的附加条件,以及恶语相向并打出“去黄化”目标的时候,已经显露出陈晓要彻头彻尾控制国美的决心。如果说黄光裕没有从家族企业中实现角色转变,并低估了陈晓,输给了规则,陈晓则也同样没有真正把自己放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色上,在“东家”危难时候立即背叛,以为捆绑机构投资者的力量,就可以让黄光裕家族因此而彻底地退出。
陈晓的问题就出在于自己的“老板情结”,当国美度过危机,陈晓首先想的是如何争夺控制权降低黄光裕家族在股东中的地位,所有的行为都是直指公司“控制权”,而忽略了自己应该继续做好职业经理人。另外,在黄光裕失去人身自由处于弱势的时候发起争夺,进一步把陈晓推到了社会道德的审判台上,遭受着整个社会的批判。陈晓的行为提醒更多的职业经理人,需要清晰地认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不仅要讲求规则,道德层面的契约一样需要遵守。
其实,陈晓和黄光裕无论是在个性和管理风格上都是非常互补的,如果大家都更加理性一些,国美依靠两个人协同的力量,苏宁等等远不是国美的对手,但是陈晓之举,触动了黄的敏感神经,最后导致事情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