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诬陷对手怎能赢得消费者信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 11:51  大众网-齐鲁晚报

  想要求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企业进行公开公平的竞争,不仅需要企业本身的自律与自尊,同时也需要相应的制度建设来保障。

  口本报评论员 崔滨

  一场匪夷所思的网络舆论战,竟然牵出了蒙牛、伊利、圣元三家国内乳品巨头。在“商业竞争”的名义下摆布舆论、中伤陷害、互相诋毁,让人难以想象这种视道德、法律底线如草芥的行为,是本应受人尊重的民族品牌企业做出的。

  事实上,打着“商战”名义的恶性竞争,不止乳制品一个行业。就在“蒙牛诬陷门”爆发前,媒体热议的焦点,还是腾讯、360、卡巴斯基与金山毒霸之间错综复杂的口水大战;再往前则有各大视频网站对于收视流量与盈利模式的“混战”。

  也许有人不会想到,当2005年伊利与蒙牛因为行业竞争而恩怨不清时,蒙牛总裁牛根生曾表示:“竞争的最高阶段是合作,合作双赢。”但显然,乳品行业和很多领域的企业竞争离这个最高阶段还有很远,以至于“蒙牛诬陷门”曝光后,网友笑称,“中国足球和中国乳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内耗严重。”

  当人们对一再受到三聚氰胺、性早熟、诬陷事件损害的中国乳业惋惜时,应该继续反思,如今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跻身世界500强,或者在美国、或者在我国香港上市,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处于同一行业的竞争对手,中国企业该怎样展开竞争?

  回顾以“蒙牛诬陷门”为代表的一系列企业恶性竞争,我们会发现国内竟然没有任何一部专门的法律法规来界定商业竞争的道德底线,而打着“引导企业发展、为企业服务”名义的行业协会,扮演的也更多是为自身谋利的角色。

  要知道,想要求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下的企业进行公开公平的竞争,不仅需要企业本身的自律与自尊,同时也需要相应的制度建设来保障,否则无时无刻不在竞争的各类企业,很容易陷入无序的恶性竞争,最终的结果只能使得消费者不再相信企业,进而导致整个社会公信力的缺失。

  众所周知,中国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系,并不仅仅是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的经济行为,还包含着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商业伦理。中国企业想要在世界的舞台上与国内同行竞争,与国外对手抗衡,所遵循的必须是公开、公平、公正的道德准则。如果中国企业“内耗”、“窝里斗”恶性竞争的格局不改变,如何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尊重,这些问题都很难找到答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