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企油井被大量私包:多赢背后谁输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4日 13:03  中国经济网

  东营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开采腹地,私人承包的油井甚至油田区块隐藏在整个胜利油田的采油队伍之中,表面上看与胜利油田其他编制内的油井并无异样。但根据当地一名业内人士所提供的数据,如今胜利油田年产原油近3000万吨,私人承包性质的油井产量总额就占到了两成以上。(10月14日南方网)

  中国很大,所以之前陕北油田和新疆油田的私营资本被清理整顿只能说是某种意义上的“油老板”们的不幸,胜利油田民营资本的恣意敛财也说明了“西方不亮东方亮”的真理依然有效。

  只以成败论英雄,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开采是所有人的愿望——企图打破三大石油巨头的行业垄断。胜利油田的现状看似多赢的局面背后,总让人觉得是有人承担了输局的结果,一场赌局中,不可能都是人人赢钱的结果。

  虽然油老板们号称是“投资油井最后靠得是运气”,但趋之若鹜的投资趋势和占胜利油田油井总产量总额“两成以上”的份额比例还是能够证明私人承包油井的获利颇丰。私营资本进入胜利油田的复杂性超出了想像,既包括当地政府、公安和关切油田的一些职能部门,也有通过胜利油田“三产公司”获得油井的纯粹意义上的私人资本。各方在油井出让成交,随即达成利益同盟,形成完整的利益链条,甚至包括偷油的当地村民们也有了更多“施展才能”的机遇,如此看来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

  胜利油田规避了政策层面上的高压线,都是以“低品位”油田的名义将油井出让与私人资本的。可笑的是,油老板们在低价承包了“低品位”油田后,居然能够将自己的身家“一下从几百万变成了亿万富翁”不能不说是令人咋舌的“奇迹”,问题是,这样的“奇迹”不断地在上演,而私人资本的进入显然是有“门槛”的,关系是惟一的市场准入证,多赢的局面说穿了依然是游离于真正市场之外的车厢社会的翻版。

  石油的国家战略物资,多年来对石油企业垄断的诟病不绝于耳,但绝大多数人不会在石油开采层面纠结于是否必须要打破垄断,民营资本也大多希望进入到石油产业链条中的成品油生产和销售。陕北油田和新疆油田的私营资本清理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其根本因素是地方政府与私营资本的合谋,既破坏了市场的公平,亦无助于国家利益的增长,更遑论民众享用国有资源的红利了。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