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富士康内迁引申出的新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5日 08:06  中国经济时报

  工资水平上涨了,富士康转身就走,充分暴露了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在富士康身上,传统的借助“招商引资”竞争、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已经充分显露其弊端。

  ■张俊伟

  中国经济新闻网讯:富士康再一次牵动了大家的神经。前些年,富士康在大陆大规模开展投资、拓展生产规模,那时的富士康是各地政府激烈争夺的“香饽饽”。数月前,富士康则因为青年员工连续跳楼而陷入“千夫所指”的境地:舆论强烈谴责其血汗工资制度,更有激进人士称富士康为“台湾之耻”,连苹果等委托加工企业也派员调查富士康的劳动用工情况。富士康的声誉和企业形象一下子跌入谷底。随着富士康大幅提升职工工资,“系列跳楼事件”也逐步恢复平静。现在,富士康则以向内地转移生产能力的“大动作”,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富士康大举“内迁”,直接动因是回避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所带来的经营压力。目前,网络上正在热议富士康最终会在哪个内地城市落户。以富士康大举内迁为标志,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迅速转移的大幕也因此开启。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升,削弱了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区位优势,引导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大规模“内迁”,以便更加密切地贴近当地市场,有效降低企业综合经营成本。

  大规模产业转移给东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就东部企业而言,由于国内市场庞大,劳动力供应充足,企业习惯于把着眼点放在扩大生产和经营规模上,他们用模块化生产的理念来看待人力资本,习惯于从社会上招聘“现成的”人才(劳动者),长期忽视企业内部人力资本的培养和积累。这一点,不仅体现在“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思维习惯上,也体现在沿海地区企业员工的高流动性上,体现在农民工工作地点和工作单位的频繁变化上。但是,随着市场需求的升级、产品质量的提升和生产工艺日益复杂,员工的专业生产技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迅速提高,这就迫切要求企业超越将利润与工资、资本与员工关系看作是“零和游戏”的传统思维,树立“合作、共赢、共享”的理念。

  传统理论把企业看作盈利的工具。但随着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随着人力资本理论的发展,人们已经开始把企业看作借助资本媒介整合生产资源,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做出独特贡献的基本单位。在此视角下,利润不再是企业存在的目的,而是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向社会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结果。在这里,人力资本成为最活跃的经济要素,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因此,要应对劳动力成本快速升级的经营压力,东部地区企业需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建章立制、推行民主管理、改善员工福利,把企业建成劳资双方的利益共同体。

  就东部地区政府而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带来了地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巨大压力。产业调整和升级是“创造性破坏”过程,部分企业和产业会迁出,相应的,新的优势产业、新的竞争优势也会形成。但新的优势企业和竞争优势的形成不是由政府指定的,而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是各个产业、众多企业各显神通,共同“向前拱”的结果。因此,东部地区政府应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向改善地方发展环境、激发地区创新活力上来。

  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给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对中西部地区而言,这无疑是一大利好。但发展机遇也不简单地等同于“光明的坦途”。要用好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中西部地区也要更新观念,避免东部地区走过的一些弯路。

  作为全球领先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将员工工资确定在政府最低工资水平线上,然后通过长期、超负荷的加班来满足职工获得更高收入的要求。其背后的基本逻辑,就是把工人看作企业赚钱的工具。在处理资本和员工关系方面,富士康通过加班将劳动力成本降至最低以获取更多的利润。现在,面对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它又带头将工厂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从有关“系列跳楼事件”和“大举内迁”的报道中,我们可以确认,富士康并没有从“系列跳楼事件”中认真吸取教训。如果连富士康都奉行“利润至上”、利润与工资是“零和游戏”的陈旧理念,我们又怎能期望其他的“西迁企业”拥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呢?

  前些年,富士康利用各地政府间的“招商引资”竞争,争取到了巨大的政策优惠。它在深圳发展多年,交纳的税收与其生产经营规模显然不成比例。工资水平上涨了,富士康转身就走,充分暴露了资本唯利是图的本性。在富士康身上,传统的借助“招商引资”竞争、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做法已经充分显露其弊端。因此,在转变发展方式方面,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压力并不比东部地区小。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