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时机比较合适”,不会加大通胀预期
是抑制通胀还是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国家发改委给出的答案是:两者兼得。在停滞了两年多后,天然气价格改革终于在业界公认“时机成熟”后“破土而出”。天然气价改迈出的第一步虽然“谨慎”,却释放了积极的信号,此举将有助于理顺天然气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也将破解资源配置困局。
国务院此前下发的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明确要求,“深化能源价格改革,调整天然气价格”。昨日,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6月1日起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由每千立方米925元提至1155元,每立方米提高0.23元,提价幅度为24.9%。
价改开启:取消“双轨制”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关于提高国产陆上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格的通知》,从6月1日开始,各油气田(含西气东输、忠武线、陕京线、川气东送)出厂(或首站)基准价格每千立方米均提高230元。同时将大港、辽河和中原三个油气田一二档出厂基准价格加权并轨,取消价格“双轨制”。国产陆上天然气一二档气价并轨后,将出厂基准价格允许浮动的幅度统一改为上浮10%、下浮不限,即供需双方可以在不超过出厂基准价格10%的前提下,协商确定具体价格。
同时,此次国家要求各地原则上按车用天然气销售价格与汽油最高零售价比价不得低于0.75:1进行调整。
对于提价,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内天然气资源匮乏、国产天然气价格大幅度低于其他可替代能源价格以及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是此次调价的三大原因。
我国天然气资源人均占有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且天然气供应缺口较大,2008年和2009年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分别为30亿和90亿立方米左右。
统计显示,目前国产陆上天然气平均出厂基准价格仅相当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25%左右。与其他可替代能源价格相比,国内天然气价格相当于等热值液化石油气价格的1/4,燃料油价格的1/3,进口天然气价格的一半左右。
天然气与其他可替代能源比价的不合理,导致各地纷纷进行“油改气”,争上以天然气为原料和燃料的高耗能项目,使资源供应日益紧张,部分地区出现的“气荒”和加气难现象已经让公众感受到了天然气供应的困局。
价改方向:与国际气价接轨
价格是引导市场资源配置最灵敏、最直接的信号。但这一信号的作用,在天然气领域显然没有发挥。国内天然气价格明显偏低问题已存在多年,偏低的价格无法反映资源的真实价值,也满足不了企业的投资回报。同时,国内天然气价格较低使企业在出口天然气时竞争力过强,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此次国产天然气价格调整是为了促进资源节约,理顺天然气价格与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引导天然气资源合理配置。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刚刚走出第一步,随着国际天然气占国内天然气供应比重的增加,国内天然气价格还将进一步提高。价格改革的方向是与国际气价接轨,国内居民用天然气价格也将像车用天然气一样与石油价格联动。
通胀预期:油价下调冲抵气价上调
房地产、农产品……近期游资炒作风似乎越刮越大,导致通胀预期居高不下。在这样一个时期,提高天然气价格,会不会加剧通胀预期?
此次国产气出厂价调整后,地方城市燃气公司的购进成本相应增加。根据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的调查数据,全国平均每户家庭每月炊事用气约为20立方米。按城市燃气销售价格每立方米相应提高0.23元测算,城市居民每户每月将增支4.6元左右。
尽管如此,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仍表示,当前是资源产品价改最好的时期。
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此前预测,二季度价格总水平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
对此,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表示,目前国内通胀压力不是很大,此时大幅上调天然气出厂基准价,“时机比较合适”。据兴业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董先安测算,天然气价格上调直接拉高6月CPI不到0.1个百分点,且同日国家发改委宣布下调油价可部分冲抵气价上调造成的通胀预期,他表示,油价下降将直接拉低6月CPI 0.07个百分点。商报记者 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