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铁与民航如何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0日 07:55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明浩

  航线和高铁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布点,使全国范围内本来就比较紧张的运力更加“冷热不均”,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布局

  两则关于高铁民航竞争的新闻颇为引人关注。一是受郑西高铁冲击,从3月25日起“郑州—西安”航线所有航班全部停飞。二是从4月13日起,运营仅两个月的北京—福州动车宣告停运。运输市场上高铁、民航重新定位问题,值得业界思考。

  不同交通工具的定位问题,自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后凸显出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铁,以安全、正点、交通接驳便利等优势,挑战传统的民航市场。除了停飞的郑西航线,曾经红火了19年的成渝航线也于去年停飞。与此同时,上海、重庆、成都、武汉等地航线,均因动车组开通致航线客座率骤减。耐人寻味的是,为了抢夺客源,国内中短程城际航线以打折降价来回应高铁,最近迫使北京—福州、武汉—青岛等动车组停运,就是民航反击铁路的成功案例。

  新一轮的民航与铁路之争,刚刚开锣上场,更激烈的“掰手腕”较劲还在后面。在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4万亿元投资安排中,民航要大规模建设机场、补充近3000架客机,铁路要修9200公里客铁,今后陆空市场的争夺战将愈演愈烈。

  有人预言,运营距离在500公里以内,将是高铁的地盘,航空公司如果没有优惠的价格和保持一定的航班密度,目前运营的大多数航线将被迫取消。而在800公里内的运营里程内,高铁将会分流民航市场20%至30%的客流;1000到1200公里,高铁将瓜分15%到20%的民航客流。因此,如果民航、铁路不重新定位,有关方面不进行合理规划的话,抢夺客源的背后,不仅是企业的亏损,也将造成国家投资和交通资源的极大浪费。

  从世界范围看,高铁对传统铁路、航空市场的影响,依然是个新课题。毫无疑义的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它们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协调与合作。但目前的问题是,为了争夺高端客源,我国航线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而高铁也在这些城市布点,使总体上本来就比较紧张的运输资源,更加“冷热不均”。从长远看,运输市场上民航与铁路竞争格局的调整,需要从国家层面统筹布局,加强行业规划的协调性和一体化,避免各唱各的调、各拉各的套,尽可能避免恶性竞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