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资源改革不等于资源提价 专家建议打破行业垄断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9日 07:33  南方日报

  深圳拟调高水价的消息因上周四举行的听证会而广受全国关注,而就在这天的前一日,深燃石油气公司也对瓶装气价格进行了今年首次涨价,上调幅度3—4元,而自去年6月以来,深圳瓶装气已连续上涨6次。

  这样的时间节点并非巧合,在物价经历了一番大起大落之后,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借去年年初以来走低的CPI现状,再次提速。尽管作为资源紧缺型城市,深圳经济增长已到了着重调结构的阶段,可通过价格调节机制促使产业转型和节约资源,但通胀预期的加剧和如何保障低收入人群的生活,又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课题。

  与此同时,专家也提醒,尽管资源稀缺是公用事业涨价的理由之一,但却不能忽视价格调整背后效率和结构因素,更不能以此与资源类企业的改革画上等号,并建议能在这些企业引入市场手段和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现象。

  暗涌的资源产品涨价潮

  对于资源严重紧缺的深圳而言,水价调整只是个开始,深圳天然气价格上涨随着中石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建成投产日益逼近。而资源稀缺对应需求增加,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整体上涨已是一种必然趋势。

  自去年11月20日起,全国非民用电价每度平均提高2.8分钱,尽管居民电价暂未调整,但由于电的定价一直实行国家定价机制,因此,国家发改委关于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的解释,仍被视为价格调整的明确信号。

  事实上,即便居民电价没有调整,非民用电价的上涨也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居民生活。此次深圳水价调整听证会中,电价的上涨也同样被列为水价成本压力之一。而一旦深圳水价听证方案通过,居民水价每方将上涨6至7毛,涨幅高达三至四成,工业用水价则至少上涨五成,价格均迅速提至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的前列位置。

  而看似平静的天然气价格,实际也暗流涌动。深圳管道燃气独家供应商———深圳燃气集团表示,2011年后,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成投产,将直接把天然气送到深圳。但上月已有消息爆出,在该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其与中石油签订的“天然气买卖与输送合同”明确提到,2011年起中石油向深圳燃气供应320万吨/年天然气,首年价格不高于3750元/吨,每立方米约3元,不仅比现行的1.7元/方合同气涨幅高达76%,也比去年上半年深圳燃气在深圳、山东、新疆及海南等现货市场采购的2.47元/方天然气价高。这可能是目前国内已披露的最高气价,未来深圳天然气价格涨势基本可以确定。

  “近年来,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上涨趋势,国际能源价格上涨是主因之一。”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查振祥教授说,电和天然气主要依靠石油等能源转化而成,而国内石油一半以上为进口,国际原油价格推动石油价格上涨,也带动了电、气价格上涨。同时,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加也带来价格上涨压力。

  而这一现状对于资源短缺型城市深圳来说,形势更为严峻。查振祥说,深圳的水、电、气主要靠外地输入,而深圳本身则是个能源消耗大市。“仅以汽车拥有量为例,全市已达到120万多辆,家庭普及率算是全国最高。”

  调结构的有利推手?

  资源性产品价格调整,势必会增加部分企业的营运压力,高能耗行业或将被淘汰出局,进而促进深圳产业结构调整。而另一方面,由于深圳CPI降幅已收窄至最小,专家担心,资源价格的上涨最终将传导在物价上,必然对通胀造成压力。

  由于以往深圳水价占人均可支配收入并不高,以致存在资源过度利用现象。根据深圳人居环境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58.3%的深圳市民有浪费水现象。另一方面,无论企业好坏,都可坐享价格福利,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此次参与听证的政府代表吴伟就表示,作为资源紧缺型城市,深圳经济增长已到了重点促进结构调整的阶段,必须走低消耗、高产出的经济路子。水资源作为生产资料之一,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手段,在水价调整中应该有所体现。尤其在深圳工商业水价仅排名全国第29位的情况下,此类用水应有个结构性区分。“水电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上涨必定增加企业成本,尤其是产能过剩的高能耗行业,日子将更难过,而节能减排做得好的企业则会有优势。”

  査振祥也认为,价格上涨将可能使各行业进行梳理,淘汰浪费资源、成本较大的企业。“对高端产业也不能说是有利,但他们的承受力会强一些,但低端产业和耗能产业则可能因成本提高而加速其转移或迁出,客观上加快深圳产业升级和产业调整的速度。”

  但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价格“既有下行压力,又存上行压力”的背景下,水价等资源性产品价格的调整,将会影响通胀预期,尽管深圳CPI指数至今仍未转正,降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比全省低1个百分点,但价格的变动将会反映在这一指数上。

  水、电、气的价格上涨会直接影响CPI中公用事业品价格,也会间接推高食品价格。“最终都会反映在物价上,而这类产品都是生活必需品,必然会对通胀造成压力。”查振祥说。而据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测算,食品价格在CPI中所占权重达到32%,而公用事业品价格则占到17%,是CPI中占比最高的两项。

  不过,也有专家对此持有乐观态度,认为通胀的危险主要来自信贷和资产价格的高速增长,目前除了已凸显泡沫迹象的房价,现实生活中价格上涨的产品并不太多。只要调价逐步展开,资源性产品价格上升对CPI影响应该不大。

  资源改革≠资源提价

  改革并不等于提价。尽管资源稀缺是公用事业涨价的理由之一,但专家认为,这既不能忽视价格调整背后效率和结构因素,更不能以此与资源类企业的改革画上等号,并建议在这些企业引入市场手段和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现象。

  査振祥直言,资源性产品企业大多有垄断性质,臃员和铺张浪费现象必然存在,在考虑其价格上涨的同时,企业自身的改革也“大有文章可做”,但目前改革很难推进。“这里面主要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毕竟这类企业历史形成时间较长,短期内无民营企业可与之抗衡,而政府对其还有较大依靠,因此他们可以就价格问题与政府进行博弈,甚至施加压力。”査振祥认为,应对此类企业引入市场手段和竞争机制,而不是一直独家经营。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也撰文表示,稀缺资源货币化只是公用事业涨价的一个原因,而非主要原因。否则很可能掩盖这一轮价格上涨背后的真实动机,忽视价格调整背后效率和结构因素。“公用事业产品涨价,通常与从业企业巨额亏损联系在一起。价格偏低被认为是企业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解决的出路就是提高价格。从公用事业产品的定价机制来看,最理想的定价公式应为保本加微利。企业正是从这一角度来论证涨价的必要性的,但这样的简单逻辑,混淆了企业成本与市场认可成本之间的关系。”

  “资源企业应尽可能降低成本压力,不能过多地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更不能借涨价牟取暴利。”査振祥说,政府部门应调查市民和企业对涨价的接受程度,控制涨幅,并改进补贴措施和体制。尤其对低收入家庭更要采取提高低保标准、减免等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不降低。

  记者注意到,此次深圳水价听证方案的相关配套措施继续保留了对低保家庭每月每户免费8立方米水的政策。但唯一的低保户听证代表彭英却表示,由于城中村住宅“供水中间层”问题长期无法解决,这部分低保户不仅长期没享受到优惠,缴费甚至还高于其他市民。她希望政府部门能另予高度关注,或采取低保户拿水价发票直接报销的方式,切实落实政策。

  (专题策划/统筹南方日报记者张玮专题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张玮实习生廖少敏)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