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辩证看待国进民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3日 17:28  上海国资

  辩证看待“国进民退”

  所谓的“国进民退”,也并非就是洪水猛兽

  时下这一轮以煤炭业、钢铁业“优进劣退”、“大进小退”为代表的整合潮,引来不少担忧。比如同样是航空公司,民企背景的东星航空破产了,说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央企背景的东方航空,巨亏之后政府注资救助,并予以巨额信贷支持。另一国企京东方,在2008年净亏8.08亿元、今年上半年净亏7.49亿元的情况下,仍有能力斥资280.3亿元建一条第八代液晶显示器面板生产线。

  也因此,当伴随着山西煤改、钢铁业整合让大量民营资本向国企转移的同时,民间更多地担忧这是一场有关“国进民退”运动的序幕。

  如何辩证地看待这一“国进民退”现象,在当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实,在此轮经济危机中,广大央企和地方国企,作为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理论上提出的所谓“国进民退”问题等,客观上体现了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国有企业发挥的作用大了。所谓的“国进民退”,准确的理解是应叫“大进小退”。经济危机就像百丈风浪一样,小船肯定先被掀翻,大船抗风浪能力高,当然能够挺住。如果大船也被掀翻了,海浪就滚滚进仓,那后果就不堪设想。

  实际上目前的国有企业,除了央企中的少数是国家垄断以外,基本上都企业化了。在这种情况下,国有资本基于市场的运作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项目有利可图,投资对未来的发展有利,它就会去做。比如中粮和蒙牛的合作,就是双方在双赢预期下的一次合作。当然,这里面的前提是国有企业确实强大了,与十几年前确实不可同日而语。在抵御这一轮经济危机当中,如果没有国有企业的发展和贡献,中国国民经济确实会遇到很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是一件好事。它的发展有多种因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这是多年来国资国企改革的结果,是历史的延续性发展。第二个因素是2002年、2003年在抗击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企业经历了经济周期的调整,有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因此在这轮危机中能抗得住。

  不可否认,当前的经济危机加剧了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的紧迫性。中美轮胎特保案的发生,让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生存更加艰难。在各国均受经济危机困扰的情况下,再多的“轮胎特保”也是可以想象的。

  因此,当前的经济大背景决定了中国工业发展自然而然会向资本、技术密集行业倾斜,而国有企业在资金和风险承受力等方面似乎更具优势,所以,即使造成所谓的“国进民退”也并非就是洪水猛兽。

  当然,我们如何依靠拉动内需的整体政策,增加国有企业占有资源的产出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确实还有很大空间,这也是国企屡遭外界诟病的重要原因。 

  此外,国有企业要获得更多的民意,其存在的前提是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且政府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管。如果纵容国有企业借助行政权力和金融优势壮大自己,挤压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这样既不公平又无效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