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晶报:成品油怎样定价才算市场化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30日 07:29  深圳晶报

  田 立

  不知不觉间,我们又临近了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时间窗口。这是自从发改委今年5月推出《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规定国内成品油价格将随国际原油价格涨跌作相应调整以来,第二次呈现成品油调价的时间窗口。

  第一次是在9月初,不过那次虽然具备了价格上调的客观条件,但最终没有调价。发改委给出的理由是: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只是调价的条件之一,而且是必要条件,究竟调不调还要根据实际情况。本来,这对于广大成品油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但学者们却从更深层面感到了忧虑:既然该上调的可以不上调,那就意味着以后该降价的时候也可以不降价了。于是有人又提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到底算是市场化定价呢,还是管制化?

  从定价依据看,像是市场化,因为调价的依据是国际原油的市场价格,但如果最终调不调价还是由发改委说了算,到头来实际还是管制化。可是,原油价格由投资家们来定,我们开车的成本居然是国际投资家们根据他们的投资预期来定的,这能叫市场化吗?

  要想解决上述矛盾,暂时找不到最优方案。次优方案是彻底放开成品油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价格形成机制透明化,但也有极端可能必须事前考虑,一是相对于国际成品油平均价格水平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二是国内成品油制造商的垄断地位可能造成的垄断价格。

  对于前者,历史上已经发生过,比如去年,国内成品油价格过低,以至于出现境外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到中国来加油的现象。如果是供求定价机制的话,遇到这种情况,这些利用国际惯例之便转嫁到中国的需求就会推升国内成品油价格,到头来国内消费者还是享受不到因供求变化而出现的降价的好处。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笔者的建议是实行含补贴价格,也就是在供求均衡价格基础上加上政府补贴,使价格水平与国际“接轨”。这就要求中央政府对于可能影响国计民生和物价水平的产业实施全额财政补贴,而对于普通消费者,可根据环保和鼓励新能源的需要实施部分补贴,这样,跑到中国来喝便宜油的市场激励就会消失。而当国内成品油价格过高的时候,市场又会出现走私成品油的激励,这就需要我们真正开放这个市场,允许海外供应商在中国销售成品油,从而改善供求关系。

  说到供给,就不能不说说垄断经营的问题。长期以来,出于国家战略安全的考虑,我们只有少数石油公司有权从事原油买卖和成品油加工销售,一旦放开油价势必会引起垄断方对垄断利润的欲望,这些巨头可以通过控制供给量来达到控制价格的目的。因此,在现有条件下要想实施次优方案也是不可能的。思前想后,我们首先还得从开放成品油市场着手,允许民营企业、海外企业共同参与国内成品油供给,由此形成合理的市场形态,以此保证价格的合理形成机制。

  最终实现成品油价格的市场化,还得靠市场机制来解决。

  (作者为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