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国汽车产业千万辆之后的三大隐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28日 08:59  经济参考报

  10月20日,对我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2009年第1000万辆汽车在中国一汽集团下线。我国从此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跻身年产超1000万辆的汽车生产大国,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建构汽车产销量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在1000万辆之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应作哪些战略性调整呢?

  政策叠加使我国提前跨入千万辆俱乐部

  从1956年第一辆解放卡车面世,到今天以解放重卡为代表的第1000万辆汽车隆重下线,中国汽车产业走过了艰辛曲折的历程。从1978年到2008年短短30年,中国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量占全球比重由0.4%,上升到了13.3%。

  去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汽车产业从8月份开始出现了负增长。今年以来汽车的产销形势开始逐步好转,2月份结束了产销下滑趋势,1-9月份累计产销汽车已经超过960万辆,同比增长32%以上,这个产销量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量,在10月份,终于实现了年产1000万辆的目标。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今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1.6升及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半、农民买车给补贴、以旧换新、《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等。这些政策配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以及中国汽车市场自身的刚性需求,形成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独特的土壤和环境,使我国汽车产业在金融危机中保持“一枝独秀”。

  众多汽车业界专家预测今年超过1200万辆不成问题,有可能超过1300万辆。明年中国汽车产销量仍然会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

  汽车年产过1000万后的三大隐忧

  在汽车生产超过1000万辆后,欣喜之余,人们也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的隐忧:

  一是资源环境隐忧。

  我国跨入了汽车年产超千万辆国家行列,也意味着节能减排的压力将更大。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表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这个问题和石油能源资源节约的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中国汽车工业不可能健康发展。当前,一方面要抓紧电动汽车的研发,跟上世界潮流,另一方面要不遗余力地下降传统能源汽车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油耗。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表示,在中国汽车实现1000万辆所处的环境和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达到1000万辆不一样,排放的技术标准提高了,技术进步的水平也提高了。所以,对这一问题的担忧应该有,但要看到我们正在积极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不会走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变成大国过去的老路,我们会走出一条新的中国特色的环境友好型的汽车发展之路。

  二是政策效应隐忧。

  今年汽车产业无疑受益国家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包括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影响较多。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政策是否还能或应该延续?对这些问题,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不能依赖于政策促动,但从目前摆脱金融危机背景以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实际来看,今年的一系列效果明显的政策效应应当延续下去。

  张小虞则表示,购置税减半政策可谓“一箭三雕”,拉动了消费,促进了节能减排,而且有利于发展自主品牌。目前汽车自主品牌的产品都集中在1.6升排量以下,占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产量的80%。这一政策对发展自主品牌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董扬建议,对小排量汽车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应该保持到等自主品牌和小排量汽车真正成气候,成为主流的时候,再深化税制改革,研究代替这种政策,而不要等市场一好就把它停掉。

  三是产能过剩隐忧。

  我国年度汽车产量冲上1000万大关,一些专家和业界人士担忧,强劲上升的中国市场会刺激企业和地方进一步发展汽车产业的积极性,由此可能产生行业过热和产能泡沫,这是当前汽车业界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课题。

  对此,应加大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力度,积极淘汰落后产能。要破除地方利益,形成大的跨区域的汽车产业集团,通过这些大企业集团真正提高汽车企业的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

  结构调整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认为,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国应该具备三个标志条件,一是要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知名的世界企业和品牌。二是要学会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并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三是掌握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发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培育起自主的创新能力。在这些方面,中国汽车产业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为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勾勒了一个大致框架。他们认为,我国汽车业实现由大到强将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调整振兴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稳步发展阶段。

  其中,在调整振兴阶段,要着力实现四个方面的调整任务:一是以开拓国内农村市场为主,调整市场结构,力争今年农村市场销量达到1000万辆,三年保持10%的增长;二是以自主创新为主,调整技术结构,使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的乘用车比重占到40%,轿车达到30%;三是以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为主,调整产品结构,形成50万辆电动车产能,新能源汽车占乘用车的5%;四是以推动集团化为主,调整产业组织结构,形成2至3家200万辆规模企业。(记者 褚晓亮)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