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投:并不值得骄傲的业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5日 17:55  金羊网-羊城晚报

  上周五,成立将近两年的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投”)终于发布了首份年报。这意味着这家通过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而设立的公司,终于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让所有国民对其业绩进行观察。这应当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取之于民的财富,当然要让老百姓知道一下它到底拿去做什么了。但是一句“总体表现好于其它主权基金”的总结陈词,却让人感受到了公司管理者的自得。事实上,中投的业绩并不令人骄傲,甚至可以说根本无法令人满意。

  为解决中国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又苦无去处的困境,2007年7月,由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的特别国债,购买国家外汇管理局2000亿美元外汇储备,作为中投公司的注册资本,成立中投公司,代表中国人民到海外去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或者是在海外寻找以美元为主要计价依据的优质资产,从而实现我国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但中投的年报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投只实现净利润231.3亿美元。如果不考虑其全资子公司中央汇金公司因持有大量中国上市的银行股而得来的分红以及股权升值所带来的收益,中投公司全球组合(即境外投资)回报率为-2.1%。也就是说其设立之初最主要的投资方向是亏损的。

  按说,在去年全球遭遇“百年一见的”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投公司居然只亏损了2.1%,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了。所以该公司在年报中颇为自得地表示“2008年中投公司全球组合回报率为-2.1%,总体表现要好于其他主权财富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和养老基金”。确实,媒体找出了韩国投资公司、新加坡淡马锡、挪威政府养老基金、海外地区主要六大主权基金,它们的回报率分别为-66.7%、-31.4%、-23.3%和-15.2%。跟它们的亏损比起来,我们的中投真是可以得意一下了。

  但是,且慢。单说淡马锡吧,它已经成立35年了,它铺的摊子有多大,绝不是刚成立两年多的中投可以比拟的,人家购买的资产,历史上已经产生过巨大的收益,本早收回来了,只不过现在资产缩水,形成的亏损较大。而我们中投只亏损2.1%的成绩是怎么来的呢?当把年报再仔细地读下去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中投“2008年公司全球组合资产中,现金和现金产品比例保持在87.4%以上”!

  天啊,一看到此我就无法平心而论了———全球招聘了200多名精英,聘请了14位部长级国际投资专家,拿着丰厚的报酬,扛着从全国人民手上借来的4.5%左右的利率成本,居然是守着一堆现金了事?!要是这样,干嘛不把这钱还给老百姓,让老百姓随便买点什么刺激一下内需,至少不用那么高的人力成本吧?要是让将近1760亿美元的外汇只是以现金或是现金产品的方式存在,我们直接把它存在瑞士银行或是国内任何一家银行不就得了吗?用得着弄那么大的阵仗吗?

  亏得中投公司还好意思说:2008年中投公司的净利润主要来自于中央汇金公司在国内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收益。在投资收益中,利息收入、股息收入、买卖差价收入、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汇兑损益分别贡献40.87亿美元、2.48亿美元、0.5亿美元、262.53亿美元、-65.16亿美元、-1.67亿美元。弄了大半天,还是“外战外行、内战内行”———挣来的全是国内政策给予垄断地位的企业的钱,一到外面没有了政策的保护只能干亏,否则就只有抱着一堆现金睡大觉了。

  对中投那些抱着现金无所作为的管理者来说,2009年全球主要股市的大幅反弹不知是否又给了他们一记耳光?股权投资比例较大的其它国家的主权基金在今年以来的市场反弹中,可能会因此而受益良多,但是如果我们还抱着将近1760亿美元的现金不敢动作,也许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收益猛增而干着急了!(韩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