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有资产流失祸在产权不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05日 17:18  《法人》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越来越大的国有资产如何来监控

  文  本刊记者 马丽

  “国有资产流失最大的问题就是产权虚化,私有企业绝对不会出现贱卖的情形。”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国世平对这个判断很笃定。在他看来,国有资产的流失不但不是国退民进失败的证明,反倒是国退民进必要性的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国企改革的必要成本。

  国退民进没问题

  国世平认为,虽然国企改制不能说完全成功,但是也是符合我们国家的一个发展方向。国退民进,让更多的国有企业退出来,让更多民营企业进去,这也是对的。至于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国有资产流失,根源在于产权不明确,而非国退民进的方式有问题。

  “国有资产是谁的?在我国以前全都是虚化的,到最后是没有人去管,没有人对国有资产负责任,谁都可以随意支配国有资产,在国企改制中获得好处,如果是私有产权的话不可能出现这个问题。”国世平在接受《法人》记者专访时表示。

  同时他提出,对待国有资产的流失,要把握住观念的转变,低估国有资产是不对的,高估国有资产一样不对。不能因为高估了国有资产,就认为国有资产转让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国世平举了一个例子:一家自来水厂亏损了,国家还要进行补贴,但是如果把它便宜地卖出去,或者送出去,让民营资本介入进来,实现企业扭亏为盈。表面看国有资产是流失了,但是作为政府,一方面拿掉这个包袱,同时又会增加税收收入。

  据此,国世平认为,判断国企改制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它对经济的增长是不是有促进作用,目前来看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这说明国企改制总体上是成功的。当然其中肯定还存在很多问题,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

  “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不能因为国有资产的流失就放慢了国退民进的步伐,还是应该按照这个步伐来走,而且刚刚生效的《企业国有资产法》已经对国企改制进行了完善的规定,这也必然会减少今后国有资产流失的代价。”

  国资监管新课题

  国企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已经显现,国企、民企的分工已经逐步完善,国企对我国的经济贡献率逐渐降低,同时国企已经集中在超大型的企业。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越来越大的国有资产,如何来监控?

  国世平认为,当前国有资产监督的新方向主要有两个:第一,如何把握国退民进的原则;第二,是对上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问题。

  关于第一个问题,国世平认为,新时期在国退民进问题上一定要把握一个原则:该国有企业划给民营企业的要划出来,不该转的就不能转。竞争性行业一般由民营企业来发展,让民间资本介入,但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垄断性行业必须由国企控制,比如航空、铁路、邮政。总体来说,大部分行业还是要让民间资本进入,现在还有很多国企做着民营企业做的事情,这个要划出来。

  同时,国世平指出,市场上已经进入了自然选择状态,原来市场上政府的控制比较多一点,现在政府的作用相对少一点,尤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渐的让市场形成竞争力,这是发展方向。政府在内地一些地方控制作用还是很大,但是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是市场来配置到底是国企还是民企进入一个行业。

  关于第二个问题,国世平表示,现在的国企很多都是超级的大机构,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透明度提高了,管理也越来越规范,以后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面对的困难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对国有资产的监管重点要放在对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的监督上。

  国世平,深圳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家教育部文科专家组专家委员,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香港官方最高学术机构——香港学术评审局专家委员,全国港澳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台湾大学客座教授。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