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投资者对经济复苏前景担忧加剧的影响,国际油价7月6日大幅下跌,其中纽约市场油价收于每桶64.05美元。
国家发改委今年5月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确定了国内成品油新的定价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汽、柴油价格。
根据这一机制和前一阶段国际油价涨势,国内油价在6月初和月末上调两次,且最近一次调整幅度达到上一次的1.5倍,市场议论纷纷。
既然定价要体现与国际市场接轨,可为什么上半年国际油价跌时不及时降,在国际油价涨时却“及时”追涨?如今,距最近一次油价调整短短一周,国际油价一路下跌至65美元/桶的下方之时,国内油价“快涨慢跌”的疑问也为不少消费者再次提出。
油价高过美国?
价格构成不同缺乏可比性
6月30日,国内成品油调价的消息一公布,议论声就不断。“中国油价比发达国家都高!”一位名为“看不懂”的网友说。
记者登录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网站,查询最新美国油价。根据7月2日显示,目前美国平均油价为2.629美元/加仑,换算下来相当于约人民币4.74元/升,低于目前上海93号汽油5.99元/升的价格。
如果仅就价格简单比较,相对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消费水平,国内成品油价格有点偏高。但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成品油价格构成不同,两国间油价没有太多可比性。国内成品油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合理流通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
专家分析,至少有三个原因导致中国油价比美国高。一是税收。中国成品油价格中的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城建税和教育附加费。从今年1月份开始,汽油税上升到每升1.7元以上。原因之二,中国汽油零售价格中输送和销售环节成本所占比重过高。美国一般占零售价格的12%左右,中国则占到20%左右。三是由于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达到50%以上,原油成本较高一些,导致油价偏高。
调价是否过频?专家建议应有观察时间段
“油价在一个月内调了两次,说明国内油价的调整频率明显在加快,也预示着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在实际中得到了更加严格的执行。”东方油气网首席分析师钟健说。
但也有专家同时指出,国际油价波动反映到国内成品油生产销售领域是有一段过程的,比如炼油企业从原油进厂到销售有一个月左右的周期。
加上国际油价本来就是涨涨跌跌,所以,成品油调价无需一到“时间窗口”就立即调整,不妨对国际油价走势观察一段时间再做调整。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前段时间,国际油价一路上涨,并非需求上升推动,其中不乏国际游资的炒作。将国际油价推高之后,再大量抛售,导致国际油价急速下跌———这或许也是国际炒家的布局。国内在成品油价调整时应该考虑这一点,慎重决策。
如何取得认同?价格构成各项应更加透明
网上有关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网民认为,此次的油价上调幅度超过预期。
专家指出,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是大势所趋,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但市场和消费者对这次调价的议论表明,新的定价机制仍有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
根据国家发改委5月发布的《石油价格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国内成品油出厂价格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金和适当利润确定”。可是,成品油价格形成的最主要依据“国际原油价格基准”究竟应该是多少?国内自采原油等等不随国际油价变动的因素在调价中是否应该纳入变量计算?等等。如果这些让公众心知肚明,油价调整自然也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支持度。
又如,油企的加工成本和适当利润是多少?有专家认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实施后,国内石油企业的成本依然缺乏透明度。而加大这一领域的信息公开,则不仅使得成品油定价更为合理,也可促使大型超级油企提升改善成本的动力。
看来,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国内油价。
本报记者 李蕾 本报实习生 徐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