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京华时报:市场将了油价机制的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8日 06:57  京华时报

  7月4日《重庆晚报》报道,国内油价再次上调仅过了4天,全国很多地方便出现了成品油批发价格战,油价下跌幅度最多达500元/吨,几乎抵消了国家发改委此次上调成品油价时600元/吨的涨幅。在重庆市,外地成品油源对该地市场产生强烈冲击,这些炼油厂的成品油出厂价往往比国家规定的最高批发限价低800元/吨,卖到重庆仍有利可图。

  油价刚刚依规上调后,市场的反应说明两个问题:一方面,成品油实际批发价远低于政府最高限价,说明最高限价“虚高”,偏离了正常价格轨道;另一方面,石油巨头大幅降价促销仍有利可图,说明政府定价给石油巨头预留了太大的利润空间。

  这两个问题,被新华社7月3日的消息一一证实。从剔除政府税费后的成品油“裸价”来看,中国目前的成品油价格确实比美国高。过去一个月国际原油价格每升上涨0.13元,而此次北京汽油价格却上调0.45元。按照目前北京市每升6.37元的油价,剔除政府税收后,国内油企拿到的销售收入约为4.08元;而美国新泽西州的油价,剔除税收后油企拿到3.64元,英国的油企为3.29元,日本的油企为3.4元,德国的油企为3.05元。

  看来,那个“完善后”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不如预想得完善,亟待进一步予以完善。

  实际上,成品油定价机制所依据的基准油价是有问题的,该机制自去年年底开始运行,当时国际油价很低,国内油价虚高,后来国内油价虽有所下调,但下降幅度不到位,仍高于国际油价。换言之,当初成品油定价机制建立在虚高的油价基础上,既然初始的基准油价虚高,那么后来无论成品油定价机制如何运转,或涨或跌,国内油价必然始终高于国际油价。这也是每次“依规”上调油价却每次都让人看不懂、都会引起民众抱怨的主要原因。

  还是那句话:油价调整应当以看得懂、摸得着的方式进行,而这有赖于政府定价趋于合理、相关信息更加透明。

  摘编自《齐鲁晚报》7月6日 文/晏扬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